作者:马薇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每个月我们都会主动与孩子谈心,不仅了解他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开导劝解,还给予低保政策扶持。”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大路村妇联主任董春琴说。董春琴是“湟中调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的一名调解员。5年前,10岁的马祥家庭突发变故。关注到马祥家的特殊情况后,董春琴坚持长期走访马祥家,帮助马祥解决了许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可喜的是,马祥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湟中区第一中学。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工作既关联着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也关乎广大女性和亿万家庭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湟中区妇联打造“湟中调姐”调解品牌,巧用“维权+”工作模式,融合形成维权、服务、调解、宣传教育等多维一体的服务格局。
据了解,目前湟中区已在16个乡镇17个村创建“湟中调姐”婚调室,通过将婚姻家庭纠纷排查作为重点工作,深入排查化解辖区内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对存在婚姻家庭纠纷苗头倾向和现实表现的家庭建立“一户一档”,逐案逐户登记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从源头上进行排查化解。同时,“湟中调姐”婚调室加强与司法、公安等机关的协调配合,第一时间发现和调处婚姻家庭纠纷,努力从源头上消除问题隐患。
“近期我们在入户走访中发现一户家庭的夫妻产生矛盾,准备离婚。我们及时与女方沟通,了解掌握详细情况,并联合镇村工作人员从男女性格差异、夫妻相处之道、家庭的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夫妻俩进行耐心疏导。现在这对夫妻又和好如初了。”鲁沙尔镇塔尔湾村调解员丁玉梅说。
“湟中调姐”婚调室始终坚持调解、预防相结合,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通过提供维权咨询服务、宣传宣讲等方式,将法律知识、维权服务、家风教育送到家庭及妇女群众身边。结合“巾帼普法乡村行”、三八维权周、“青姐姐·家和美”送法到家庭、普法宣传“八进”等活动,引导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