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生猪产业专家团现场观摩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同期成功举办天蓬论坛—第四届(2024)猪产业发展大会。项目首席/生猪产业专家团团长张宏福研究员介绍了生猪协同创新项目/生猪产业专家团的年度工作亮点、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围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模式”方向开展。项目参加单位/产业专家团代表,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张龙超研究员、兰兽研朱紫祥研究员、环发所朱志平研究员、农机所吴爱兵副研究员分别从猪育种、疫病防控、粪污处理和智能装备研发等环节作了年度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情况典型汇报。
会上,生猪产业专家团专家站代表——湘潭专家工作站作了年度工作汇报,并举行了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主要示范企业和生猪产业专家团专家工作站依托企业温氏集团公司、扬翔集团公司、大象农牧集团等技术高管和相关专家围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模式技术集成和推广”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和建议发言。
现场会远程连线观摩了项目示范企业深圳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永州智慧猪场,实物展示了项目组/专家团猪新品系猪1个、猪育种分子标记芯片1个、新型酶制剂产品3种、新型植物提取产品5种、新型疫病检测试剂盒6种、新型疫苗3种、专著或者主推技术手册13部、新型智能设备3台、猪肉预制菜6种等,推介了30项实用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表示,生猪产业上连种植业,下接加工业和消费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作为生猪高产高效生产、生猪产业专家团的牵头单位,将继续锚定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好牵头引领作用,联动协同院内院外兄弟单位,共同开创我国生猪产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表示,生猪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组及生猪产业专家团队伍要体现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队”作用,继续聚焦“四个面向”,持续做好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农民、服务科研的“四个服务”,以“高站位、承精神、重协同、合科研、强激励”的姿态,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力争在创新上出更多成果、为产业发展作更多贡献、让农民群众得更多实惠。
据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协同创新项目自2017年立项以来,面向生猪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产业重大需求,围绕“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的发展目标,已累计熟化推出了以“绿色养殖、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全链条8大类30项核心技术,11项已产生重要成效。特别是本年度,在8个示范基地重点围绕“提高母猪断奶健仔数(PSY)”主题,开展全生产环节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提高了能繁母猪配种受胎率、产健仔数、仔猪存活率,在示范猪场提高了能繁母猪PSY2头以上,高产猪场PSY达28头以上,实现非洲猪瘟、PED病毒的可防可控,全生产环节猪增收20-30元/头。本年度项目与新组建的生猪产业专家团院内11个研究所共16个创新团队互补协同,广泛联合院外专家力量,打造“关键时刻能站出来、重要时刻能冲上去、平时钻研精通”的专家队伍,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