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全球主要产棉国棉花生产形势较好、产量预计增加。受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恢复有限等影响,棉花消费不及预期、库存增加,整体供给充裕,国内外棉花价格大幅下降。当前我国新棉大规模采摘即将开始,棉花产业面临消费低迷、市场不振、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资金大幅增加等问题,需提早做好预案,确保新年度棉花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新年度国际棉花供需宽松,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国际棉花丰产预期较强,消费不及预期,供给较为宽松。在上年较高棉价的刺激下,2024/25年度(2024年9月—2025年8月)全球棉花播种面积增加。截至目前全球主要产棉国包括中国、印度、美国、巴西等气候条件适宜,棉花长势总体较好,棉花丰产预期较强。据美国农业部8月预测,2024/25年度全球棉花播种面积47235万亩,同比增0.6%;产量2561.2万吨、同比增3.6%。
2024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2024年增速3.2%。但受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继续、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不佳、通胀下行势头放缓等因素影响,商品市场普遍受挫,限制了棉花消费复苏。美国农业部预测,新年度全球棉花消费2530.2万吨,同比增3.4%,低于产量增量。全球棉花期末库存1689.7万吨,同比增2.4%,棉花供给较为宽松。新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和期末库存均为近五年(2019/20年度以来)新高。
国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跌幅超过预期。2024年3月以来,国际棉价持续下跌,目前为2021年1月以来最低价。截止8月中旬CotlookA指数月均价每磅79.46美分,较1月份跌13.8%、同比跌17.2%。结合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后期存在进一步走低可能。据美国最新宏观数据,7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6.8、创2023年11月以来新低,美劳工部数据显示7月失业率升至4.3%,为2021年10月以来新高,美经济表现不佳引发美股及全球股市剧烈波动,或将进一步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压制棉花价格。
国内棉花市场需求恢复有限,棉花价格持续下跌
国内外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纺织品服装需求不及预期,同时在“涉疆法案”及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影响下,我国棉花进口大幅增加,国内棉花生产预期较好、供给充裕,国内棉价大幅下跌。
受消费需求恢复有限及“涉疆法案”影响,国内棉花需求不振。2024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链表现出较强产业韧性,纺织品服装出口回暖。2024年1—7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698.4亿美元,同比增1.1%。我国对主要市场纺织品服装出口整体延续修复态势,对美国、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出口实现增长,对欧盟、日本市场出口降幅收窄。但从棉花消费结构看,受“涉疆法案”影响,部分纺织企业为规避风险普遍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调整了产品结构,大力开发运动、保健等功能性产品,减少纯棉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二是以进口棉替代国产棉。外贸企业为保住外贸出口,增加了进口棉采购,部分替代国内棉花。从国内看,尽管2024年上半年我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和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实现增长,但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测算,2024年1—7月,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除了1月份和3月份在50%荣枯线以上外,其他月份都在荣枯线以下。进入7月,市场淡季的特点较为明显。
国内棉花供给充裕,棉花库存增加。根据全国棉花公检数据推算,2023年我国棉花产量为590万吨左右。根据中国棉花网调查,截止2024年7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和工业库存约350万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24年1—7月份,我国棉花进口量为199.3万吨,同比增1.9倍。其中美国、巴西、印度占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88.4%以上。2023/24年度棉花进口量预计约320万吨(2023年9月—2024年8月),同比增长约1.2倍。总体计算,2023/24年度我国棉花可供给量超过1200万吨。从2024/25年度看,根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全国棉花生产监测,202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主产区气候条件适宜,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轻度发生,多数地区棉花长势普遍较好,棉花单产提高,全国棉花产量预计在600万吨左右,棉花供应整体充足。
国内棉价下降,竞争力转弱。受棉花供需宽松及消费偏弱影响,棉花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1—8月份(截止到8月15日,下同),国内标准级棉花(3128B级)月均价每吨从16690元降至15087元,降9.6%。郑棉主力合约在8月16日创出13200元/吨的新低。尽管国内外棉花价格都在下跌,但国内棉花价格下跌幅度小于国际、竞争力转弱。2024年1—8月,1%关税下进口棉折到岸税后价从16041元降至13827元,降11.8%;滑准税下进口棉折到岸税后价从16348元降至14505元,降6.6%。3月份以来国内棉价均高于滑准税下进口棉折到岸税后价,每吨皮棉价差在580—1170元之间波动。
后期我国棉花市场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新棉集中上市期间棉花消费不振。根据wind数据,2024年7月,全球制造业PMI整体下行,中国、美国和日本制造业PMI环比下降,日本制造业PMI再度回到收缩区间,欧元制造业PMI持续低位徘徊,全球制造业普遍表现不佳。从我国情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7月,我国制造业PMI为49.4,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代表中小企业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8,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再度跌回荣枯平衡线下方。受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及国内外新棉产量增加预期较强影响,新年度棉花“金九银十”特点不突出,市场疲软、需求不振已成为共识,需重点关注棉农及相关主体销售及收益。
消费不振及国际低棉价对国内冲击影响籽棉收购价格偏低可能性较大。新棉采摘即将开始,根据国家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对新疆阿克苏、喀什等棉花主产区加工企业调研,籽棉价格企业预计开秤价格每斤3.5元左右,明显低于上年价格。但根据新疆阿克苏、喀什等棉花主产区农户调研看,农户反映今年尽管农资费用有所降低,但租地费用、机械费用等仍然较高,新疆亩均棉花生产成本在2400—2500元左右,因此期望籽棉收购价格每斤在4.0元以上,至少与上年持平。收购企业对籽棉的预期价格与棉农预期出现明显偏差,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购风险。此外,当前国际棉花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国际低棉价对国内棉价也存在压制作用,需重点关注后期市场价格走势及相关影响。
目标价格补贴压力增加。今年我国继续在新疆执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从目前棉花整体供需状况看,新棉销售价将显著低于目标价格,补贴额度大幅增加、财政负担加大,需重点关注收购预案及资金筹措等问题。
政策建议
提前做好新棉收购工作。针对有可能出现的本年度棉花消费低迷、价格不振情况,有关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国内外市场形势,提早做好各项新棉收购工作。一是加强棉花收购和价格监测分析,及时发布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市场合理预期。二是做好棉花收购资金的准备工作。针对今年棉花市场情况,建议对棉花生产、企业经营、收购资金需求等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对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堵点提前研判、精准施策,提早安排棉花收购资金,做到棉花主产县收购资金不缺位。
加强对棉花收购过程中的监督,防止侵害棉农利益现象出现。针对今年棉花供需宽松,加大对收购企业在收购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严防压级压价、打白条等侵害棉农利益现象。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操控棉价、无证经营、超水棉等破坏棉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广大棉农根本利益和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谨慎研究发放新年度棉花滑准税配额。新年度在国际棉花供给宽松、价格偏低等复杂国际形势下,要充分研判进口对国内棉花替代的影响,综合考量国内棉花供需形势、国际棉花供求格局等因素,谨慎确定棉花滑准税配额发放规模和发放节奏,促进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
作者:翟雪玲 炎天尧(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