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数智”技术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智能设施装备驱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侧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高玥
  • 作者:刘久锋 刘佳兴
  • 2024-08-30 22:06:44

数字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8月28日,在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智能设施装备驱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上,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结合各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实践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数智”技术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法路径。

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智慧农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物,实现了农业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自动化作业、精准化投入和网络化服务,是现代科技对农业系统的全面管控。

如何通过发展智慧农业来进一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认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在农业高新技术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农业企业、农产品物流等相关的产业链进行提升。同时先进的设施、装备可以形成新的农业工业产业。

“数据运用在农业里能够改变农业经济形态,促进农业生产全要素效率的提升。”赵春江说。

贵州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种植面积达700万亩左右。近十多年来,贵州茶在基地培育、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监管等重点环节集中发力,实现了规模、品牌和茶文化推广等一系列的突破。

如何借助数字化高质量赋能贵州茶产业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智慧化?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认为可以在茶园端上,跨行业、跨学科,质量管控体系上,加工环节机械化上等方面进行突破。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赋能茶园绿色防控与病虫害防控,引入智慧采茶与智能采茶机至贵州茶园,将数字化与智慧化质量管控体系融入国际市场需求的茶叶生产与贸易流通,以提升名优茶加工品质与规模,贵州有望成为中国茶产业数字化引领者。”刘仲华说。

数字化技术促进种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突破1.4万件,约占全球一半,连续7年稳居该联盟成员第一。

随着卫星遥感、5G、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各行业迎来数字化变革,好品种的培育也将迎来“加速度”。

未来智慧农业在种业领域有怎样的设想?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绍勤通过隆平高科的实践经验,从管理、育种、推广、服务四个方面阐述数字化技术促进种业发展。

纪绍勤介绍,近年来,隆平高科在育种阶段围绕整个智慧育种、整个系统构架开展探索。在制种生产加工环节,隆平高科要求整个时空一张图汇聚,包括制种领域各种的智能化。在服务领域,推出了更多的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式方法。

“我们通过建立测配模型,进行全基因组筛选,以提升种植规模与品种晋级率;利用智能化装备实现感知、数据采集、分析与操作,提高种子纯度与产量;实施单品种数字化运营,从育种到销售全程数据化,保障客户群体和销售收入,同时引导农户采用数字化耕种方式。”纪绍勤说。

“当前育种已进入基因组时代,需解析品种完整基因组上的所有基因,涉及庞大数据量分析。同时,田间表型研究亦需大数据支持,如产量、抗病性等均属此范畴。”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玉米基因组育种团队高级科学家陈泽辉则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大数据在玉米育种的各个环节的运用情况。

“通过综合品种的基因组与田间表型数据,运用算法计算得到模型。未来选种时,仅需知道种子的基因组,即可预测其产量与生长高度,无须实际种植。”陈泽辉说。

从种子到农田,再到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农业全产业链都需要用到大数据,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势在必行。

无人农场推动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作用。而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罗锡文认为,无人农场的建设必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实现无人农场,需要具备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罗锡文说。

罗锡文介绍,在数字化感知方面,通过“星、机、地”等来获取土壤、水分、病虫草害等基础数据。在土地整治方案、种植方案、播种方案等方面提供智能化决策;在耕、种、管、收、干几个环节精准化作业;在农作物生长、农机和农场管理等方面,通过远程监控的覆盖实现农场智慧化管理。

“如果说丘陵山区不实现全程机械化,我国现代农业的实现就无从说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学庚说。

陈学庚认为,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就要做扎实的土地整理等基础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整理,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运用经济杠杆来撬动和推动区域化建设,将整治与经营紧密结合,确保农民和合作组织专业户能够从中获得实际收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农机要加强原始创新,将丘陵山区常用、实用农业机械要做成精品,让农民农机专业户、种田大户、操作简便、驾驶舒适。农机、农艺、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提高农机品质和提高作业的效率。与各大高校、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大人才培养,解决农业工程人才缺乏的问题。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见习记者 刘佳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