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中,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坚持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平台,以“三无”创建活动为抓手,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实施“三化三力”工作模式,实现了案件核查办结率、三无村庄创建率两个100%。
组织体系高效化,凝聚扫黑除恶斗争核心力
高位运行求实效。始终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作为镇村一把手重大政治任务,实行高点谋划、高效落实、高位推动;及时动态调整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确保组织保障、专班力量、工作推动“三到位”;将该工作列入每次党委会议固定内容,对所有举报、热线、警情等案件线索实行集体分析研判。
健全机制聚合力。依托扫黑办职能优势,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整治清单“三张清单”,实行镇村责任人签字背书,健全常态摸排、涉恶研判、集群攻坚、督导督办、问责倒查等机制,优化“领导挂帅—统筹推进—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线索核查流程。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纳入《玫瑰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方案》重要内容,建立起“镇级党委—村级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三级基层党组织格局,有序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
常态排查预为先。实行动态摸排工作机制,每月组织各相关单位和各村开展集中排查、滚动排查、要点排查,特别是紧盯“村霸”等黑恶势力干扰侵蚀农村基层政权、裸聊敲诈、套路贷、网络水军滋事等6类涉网新型犯罪,以及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10类涉恶违法犯罪苗头问题,确保及时发现、及时研判、及时处置。牢固树立“铁案”意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共核查线索5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达到查深查实查透效果。
监测核查网格化,全面提升黑恶线索把控力
政治铸魂 培养网格斗争“铁军”。依托“五全”网格学院,开设常态化网格“微党课”。结合谈心得体会、党史教育、学习先锋、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站位,加强软弱涣散班子整治转化,解决“敢于斗争”问题。镇扫黑专班为网格员量身制定线索摸排、发现、上报工作流程,实行线索直报制度,邀请公安干警给网格员传授扫黑除恶斗争专业知识,解决“善于斗争”问题。将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工作纳入全科考核和网格员积分内容。建立“一案双查”的奖励机制,倒逼相关责任人履行扫黑除恶责任,解决“不愿斗争”问题。
深挖细找 疏浚网格线索“源头”。坚持在日常巡查中“查”。发挥网格员熟悉网格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安要素优势,将扫黑除恶作为14项重点直报内容之一,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开展动态巡逻。制定专项问卷,结合网格日常巡查走访,经常性听取群众安全感反映,梳理群众有关问题意见,及时发现相关线索。坚持在矛盾调处中“寻”。依托网格全科协商厅和热线办理平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纠纷问题,同时密切关注社会治安事件和敏感领域,纳入红、黄、绿三色动态台账,并密切跟踪关注矛盾纠纷进展,确保不漏一个线索。坚持在重点人群中“盯”。在日常生活和巡查中,时刻紧盯网格内各类有前科的、社区矫正和有可能涉黑涉恶的重点人员,直接或间接听取群众反映意见,关注他们的“风吹草动”。
数据赋能,建设网格智慧“大脑”。着力实施雪亮工程“提效升级”项目。先后投资260余万元对雪亮工程升级改造,构建起以无人机和高空瞭望为主体的“天网”,以高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摄像机为主体的“地网”,以“五全”网格为主体的“人网”。建成全镇监控研判中心,建立起不少于30天的存储系统,实现监控信息动态感知,集全时监测、研判分析、指挥调度、远程指挥于一身,实现了决策指挥科学化、打击犯罪高效化、风险防控精准化。
治理模式常态化,增强铲除滋生土壤战斗力
全域宣传造声势。利用五全网格入户发放“扫黑除恶”宣传资料,“零距离”走访、宣讲;将宣传橱窗固定公开全国扫黑办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在主要街道长期固定悬挂扫黑除恶斗争宣传牌匾和标语;依托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经营业户LED屏,滚动播放扫黑除恶斗争内容;在“中国玫瑰之乡”公众号经常宣传相关知识;持续开展十大重点行业领域大排查、大扫除,定期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问策”、对线索和案件“随机回访”等活动;设立线索举报电话,鼓励村民积极揭发举报相关线索。
全科普法营环境。每月利用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普法工作;由网格网红拍摄普法短视频,利用“五全”网格微信群进行转发;在小区和村建设平安法治广场(一条街),将《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内容作为宣传重点,始终营造扫黑除恶浓厚环境。
专项整治预为先。结合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隐患综合研判机制,针对“村霸”等黑恶势力干扰侵蚀农村基层政权问题,持续深化防范整治工作;针对预防惩治未成年人犯罪,对重点未成年人群体进行全面摸排,实行一名村干部、一名妇联(团委)干部、一名网格员帮包的“3+1”工作机制,强化校园周边社会治安整治,坚决斩断组织操纵、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黑手。
作者:周传彬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