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寻红史 唱红歌 讲红课”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李杰
  • 2024-09-03 11:24:06

“走进东尖山村,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部,让人回忆起一个又一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革命故事。”9月1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2024级新生李世暄说:“深入到太行山红色村庄,才能真正感知到‘平山团’‘百团大战’‘西柏坡’等红色历史,切身体会到革命英烈们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情怀,让人回想起那个硝烟弥漫的热血时代”。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河北大学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扩展高校“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辐射范围,压实思政育人工作链条。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背景下,该校经济学院面向2024级新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红色青年说”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专项活动,教育引导新生们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挺膺担当时代重任,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践促求真知,以真知反哺实践,将入学教育“第一课”写在家乡大地上。

“8月初,随着取通知书邮寄到新生手中,学院在2024级新生联络群中发布了‘红色青年说’暑期社会实践通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团委书记武文硕介绍,在学院党委统筹、学院团委号召下,新生们踊跃报名、积极投身于这项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利用入学前的暑期时间,深入家乡农村、拜访一线群众,边做“求索者”,边做“广播员”,认真挖掘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诵读红色经典,开展了走访挖掘、志愿讲解和思政课宣讲,用实际行动奏响了新时代大学生“根红苗正”的红色青年之歌。

8月初,河北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新生姚越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向参观群众义务讲解抗战胜利后的国共谈判历史。

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珍贵文物,仿佛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过往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场景。红色故事的挖掘是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革命先烈们所展现的崇高革命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触动着参观宣讲大学生们的心灵。202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李爽说:“在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故事过程中,了解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触动了自己的内心,红色基因需要我们这代人接力传承,青年学生要担负起时代重任和使命!”

一首红色歌曲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流传的不仅是革命故事,更是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中的不畏强敌、顽强向上的革命精神。金融专业新生马慕轩、董柏柠等人,在暑假期间深入到学校、企业领唱红歌,到红色景点、场馆义务讲解革命故事,在宣讲传递红色文化精神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心,默默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更加坚定自己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历史使命‌。

8月11日,河北大学2024级新生李世暄在井陉县东尖山村,聆听该村马家烈士纪念馆馆长马建利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

参与活动的新生们表示,翻开历史记忆的红色书签,那些曾经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美好的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一座座丰碑呈现出来,令人敬仰、钦佩。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在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与伟大人格中去感悟真理和信仰的魅力,化作砥砺前行的动力,这是对先辈们最深切的缅怀。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积极引导鼓励新生立足专业方向,主动关注、贴近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带着对专业领域的思考和“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开启大学求知生涯。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栋表示,要在“党建融通、链条延伸”的思政育人模式指引下,“积极推动燕赵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行走思政课堂’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大学生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主体多元协同、内外交叉渗透、资源共建共享中不断优化铸魂育人的新生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