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南美洲的藜麦,因其高蛋白、低糖的特性,近年来成为热门的健康食品,在我国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都有规模化种植。近日,记者跟随“雪域高原焕新貌”采访团,走进海拔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看到高原荒滩上的万亩藜麦基地。
2023年,在上海援藏萨迦小组的牵线下,萨迦县政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藜高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协议,政府负责土地流转、本地用工等服务支持,中科院负责品种与技术指导,企业负责项目的产业化实施。经过合作努力,当年的种植取得成功,亩产藜麦超过400斤,与同等土地条件种植的青稞产量相当。
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领队、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沈佳梁告诉记者,2023年,萨迦县扯休乡建立200亩的高原藜麦育种基地,试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发50个品种;2000亩高原藜麦种植基地,示范种植17个品种藜麦。目前,藜麦种植的技术已经成熟,从种植到收获全程使用当地合作社的机械作业。
2024,萨迦县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大规模扩产的背后是对于藜麦的信心。中藜高科负责人单立明告诉记者,企业已研发出青稞藜麦米粉、白藜麦米、三色藜麦蝴蝶面等产品,在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
在沈佳梁看来,未来的萨迦县乃至西藏的藜麦种植前景可期。藜麦蛋白质含量高,符合当代人健康观念,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价值高,田间收购价可达10元/斤,经济价值超传统作物青稞400%以上;可以在边际土地上种植,不占用基本农田,不与口粮争地;具有改善土壤的功能,能改善戈壁荒滩的生态环境,可以说聚集了经济、生态、科研等多种效益。
2023年,藜麦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约210万元。沈佳梁告诉记者,明年徐汇区援藏资金投入1600万元建设的藜麦产业标准化厂房将投入使用,进一步延伸藜麦产业链。商业用途的种植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并且将推广订单种植,让周边群众能享受到更多藜麦产业的红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