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中非合作论坛 | 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画笔——携手共绘中非合作新画卷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赵洁 董家琛 吕璐芳
  • 2024-09-06 12:36:58

9月5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53个非洲国家、非洲联盟委员会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共绘中非命运共同体和中非现代化的新画卷。

这是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以峰会形式举办,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今年论坛的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中国与非洲各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无论是首次来到中国,还是到访中国多次,与会非洲记者都惊讶于中国的发展现状。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次经历让我大开眼界。几天里,我参观了长城、天安门等著名景点,参加了多场交流活动。北京是一个干净的、现代化的城市,每个人都十分友善,我爱北京!”南非《每日新闻》记者阿扬达·姆鲁里兴奋地表达他初次来华的感受。

来自卢旺达“时间”网的记者西奥菲尔·尼依特格卡今年曾在中国待了4个多月。“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这里高楼林立,基础设施完善,街道整洁。从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那刻起,我就对中国优质、高效的服务印象深刻。”西奥菲尔·尼依特格卡说,“许多其他国家的人都希望来中国看看,虽然我来过了,但每次离开都想着再回来。”

“中国人民友好、国家富强,美食也很多。”《喀麦隆论坛报》记者恩戈诺·克里斯蒂娜感叹,“我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也知道中国发展的不易,所以更加震撼于中国的发展速度。”

“虽然中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但在我眼里,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全球先进水平。”赞比亚新闻通讯社记者穆比亚那·希玛席库曾经到访过中国的云南、广东、宁夏等诸多省份,在感叹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丰富的同时,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各领域的飞速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是重要平台

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本着真实亲诚的理念携手前行,在经贸、科技、农业、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合作成效。

南非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两国同为金砖国家,是非常亲密的盟友。“几天前,我们的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签署了围绕农业、科技、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等内容的历史性协议,我期待两国能够持续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领域。”阿扬达·姆鲁里说。

“早在一个月前,津巴布韦农业部官员就开始密切关注中非合作论坛了。”目前在津巴布韦执行援外工作的中国援津巴布韦第四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赵珂告诉记者,“他们认为,近几年中国对津巴布韦各领域投资增长迅速,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村农民减贫工作,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我国积极参加每一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活动,举国上下都期盼着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开幕。”纳米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苏斯莱恩·格莱希思表示,纳米比亚与中国的合作在双方政府推动下不断深化,以维护双方利益为基础而持续巩固,纳米比亚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帮助。

“加蓬对于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关注度很高,我们期待着与中国在农业、基础建设等领域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也期待着能够改变世界其他国家的固有认知,即非洲国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是以中国一味输出为主的。”加蓬《总统新闻》记者艾米·蕾依莎·彭贝·莫莫西说。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

非洲拥有广袤的可用耕地,自然资源禀赋好,适宜农业发展。

农业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近年来双方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学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农村减贫增收等领域广泛合作,成效显著。

“根据南非与中国最近达成的协议,我国可以向中国出口更多的牛肉,以及牛油果等水果,我们非常乐意看到中国市场对南非的持续扩大。”南非《商报》记者米歇尔·马席迪索·古梅德说道,“我们也期待着未来除了初级农产品,南非能向中国出口更多深加工农产品。”

来自非洲的农产品不断丰富着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中国农业企业也在积极拓展非洲市场。近年来,安琪集团旗下的宜茶集团大力开发非洲茶叶市场。上半年,已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客户完成多款新产品开发,并在3月出口首批海外自营品牌小包装茶叶至非洲。宜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形成的一些新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中非企业间的合作。

中国同非洲国家积极分享农业发展技术,助力非洲国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为卢旺达农民开展了菌草等领域的农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农业产能。这些技术保障了卢旺达农民的粮食安全,也提升了他们的收入。”西奥菲尔·尼依特格卡说。

中国援津巴布韦第四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建设中津农业合作减贫示范村项目,成立农民合作社,培训农民技术员,培养致富带头人,为津巴布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可发展、可持续、可复制的新道路。“津巴布韦农业部官员也期待着两国能够持续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克服厄尔尼诺气候带来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产量。”赵珂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洁 董家琛 见习记者 吕璐芳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