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青海大通:首次试种黑木耳成功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孙海玲 白恩源 刘桂英
  • 2024-09-06 18:01:49

眼下,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试种的25000棒黑木耳迎来了首个采收季,走进塔尔镇半沟村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划一,一朵朵黑木耳破袋而出密密麻麻地挂满菌棒,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于菌棒之间,忙着采摘、搬运、晾晒,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大通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今年,高原黑木耳在大通试种成功,为当地群众增加了一条新的致富途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这在全省也尚属首次。

大通县塔尔镇半沟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技术人员赵翠花介绍:“今年在大通县半沟村试种了近3亩的黑木耳,今天是第一次采摘,产量超出了预期,这说明大通的气候是适应黑木耳生长的。同时它的品相、口感也比较好。”

虽然是第一年试种,但丰收场景和销售现状让种植户们信心倍增,塔尔镇半沟村将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的计划也正在悄然孕育。大通县塔尔镇半沟村党支部书记祁生林说:“今年我们引进东北黑木耳品种进行试种,非常成功,黑木耳产量也相当好。下一步,我们打算将黑木耳产业当作我们村一村一品的村集体产业进行发展,带动群众增产增收。”

据了解,今年大通县试种的3亩黑木耳预计采收7茬,木耳干货总产量可达1625公斤左右,预计总产值超11.37万元。今年以来,塔尔镇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以“一村一品”产业项目为抓手,引领乡村产业向多元化、高质量方向迈进,实现从单一农业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

大通县塔尔镇镇长王延凯说,下一步,塔尔镇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力度,鼓励更多村民加入到黑木耳种植行列中来,并积极探索黑木耳产业链的延伸与一体化经营模式,力求将这一“小木耳”培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以产业振兴为引擎,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上再加一把劲,再添一把柴,让村庄更美,产业更强,群众更富,全力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作者:白恩源 刘桂英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