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慈溪小家电、绍兴轻纺、大唐袜业……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调整,以家庭作坊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大量涌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支撑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
对浙江诸暨的“姚江鞋业”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起点:当时的直埠镇,如今的姚江镇,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双保暖鞋。彼时的鞋企,甚至很难被称作企业,仅是一个个家庭式的小作坊,十来号人,每天只百来双鞋。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做保暖鞋、布鞋,最多的时候,有近千家鞋厂,全国各地的订单像雪花片一样飞来。就是凭着这双保暖鞋,闯出了一片天。”回忆起往日辉煌岁月,从事鞋类生产30多年的郭信均深有感慨。鞋子这个“块状经济”,着实富了一方百姓。
但繁荣背后也有隐忧,多年之后,一系列“成长的烦恼”接踵而至:产业层次低下、环境承载压力大、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力不足,以及转型升级缓慢……尤其随着消费升级,一直没有突破“低端锁定”的姚江保暖鞋销量每况愈下。
郭信均回忆,2010年前后,繁华破灭,姚江同质化的鞋企开始打价格仗以求生存,可不断走低的价格并没有为他们赢得销量,许多鞋厂一蹶不振,老板们只能忍痛甩卖机器和厂房。另一方面,大浪淘沙之后,剩下来的鞋企不甘被淘汰,可又没有新技术、新订单,也缺乏“领头羊”,众人不知所措。
“企业家信心不足时,更需要政府支持。”姚江镇党委书记赵旦丹表示,舍不得投入、缺乏创新性是镇上很多小微鞋企的共性短板。虽然在转型路上,“姚江鞋业”已落后一步,但其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姚江的党委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姚江细细分析辖内众鞋企的痛点所在,于2021年成立产业协会提档升级攻坚专班,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明晰未来方向,招引头部企业,打造电商园区,对接直播团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金麦鞋业”是上海回力鞋业旗下指定的区域生产商,就是姚江招引回来的头部企业。随着其到来,国潮品牌“回力”生产线也落户于此。当地十几家鞋企很快顺势成为下游供应商,令步捷达鞋厂便是其中之一。“有了大订单,基本盘就能稳得住,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拓展外贸市场。”步捷达鞋厂厂长钟德相告,今年订单已排到了年后,自然干劲十足。
在刚刚举办的2024第二届诸暨姚江鞋业展上,被宝妈们围得水泄不通的“乾诚鞋业”,也是当地政府“挖”回来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周泉是祖籍诸暨“鞋二代”,早在2012年,身在义乌市的他就在阿里鞋类批发中做到了全国第一。
图为2024第二届诸暨姚江鞋业展。姚江镇供图
电商起家的周泉,一直紧跟着时代的潮流。“自主品牌的打造非一朝一夕,我们想要更快发展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泉介绍,他的企业落地姚江镇后,采用IP授权运营的跨界合作商业模式,以国潮风走新零售和品牌运营之路,联手小猪佩奇、小黄鸭、帕丁顿熊等知名IP,加上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团队、运营团队,走出了一条成熟的路子,订单辐射多家姚江鞋企。
图为乾诚鞋业展出的小猪佩奇IP童鞋。姚江镇供图
仅去年“双十一”期间,乾诚鞋业的网上销售额就超500万元,好业绩让不少本地鞋企侧目,纷纷找周泉取经。作为诸暨市鞋业协会副会长,周泉也乐于把新零售经验传授给当地鞋企。以元品鞋业、源潭龙鞋业为代表的本地鞋企纷纷拥抱新零售,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结合线下门店,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
“我们通过头部企业招引计划,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倒逼当地小规模企业在设计、品控等环节发力,同时坚持‘长高长壮’和‘育小扶微’两手抓。”姚江镇镇长葛高烽介绍,去年,全镇鞋业产值已突破15亿元,从业人员超万人,占到姚江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3%。如今,越来越多的鞋企开启直播电商等新零售模式,不少还可日售万单。
得益于鞋业焕新,“鞋二代”开始回乡,劳动力不断“回流”。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背靠鞋企,还有的老百姓“上网触电”,在家里开起了“抖音小店”。没有房租负担,员工就是家人,每天收成都是净赚。不断扩容的鞋企需要租赁更多厂房、仓库,姚江镇不少居民当起“包租公”“包租婆”……“家门口”的共富效应持续放大。
去年,姚江镇还成立了一个“姚旺数字新零售青年创业中心”,旨在不断推动更多鞋企向高端化潮流品牌跃升,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阵地等贴心服务。如今,本土企业与外来新军,还有新老姚江人之间形成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让“姚江鞋业”焕发出更大生机,也为共同富裕写下了有力注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