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徐远米的“米”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张彬 宋孝波 陈雅欣
  • 2024-09-13 15:33:42

又是一年秋来到,又是一年丰收时。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庄稼陆续成熟,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近日,沿着干净整洁的涧沈公路来到沈坝镇花红村中,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里,稻穗低垂、谷粒饱满,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将一茬茬饱满的稻穗“吞”入“肚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有机器帮忙,预计7天时间,200余亩水稻可以完成收割。”稻田里一位身形魁梧,皮肤黝黑的汉子徐远米介绍,合作社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主要是华浙优210,属于国标优质1级稻谷品种,具有抗病、高产、生育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在丘陵山区种植,目前已进入采收的“小高峰”。

40岁的徐远米种植水稻已有3年,他不仅是沈坝镇花红村三组村民,还有个身份就是安康鑫盛米仓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早年间,徐远米放弃了外出务工,在家乡成立合作社,开启了“新农人”的职业生涯。

“花红村地处山区,相比川道地区水稻晚熟。稻米不仅富含硒元素,而且米质优、口感好。”因为徐远米的名字中带“米”,憨厚淳朴的他谈及水稻种植总是头头是道。

沈坝镇花红村位于秦岭脚下,沈坝河穿村而过。优渥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花红村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出产的大米颇受顾客喜爱。近两年,曾经难得一见的朱鹮也来到这里觅食嬉戏。

高品质农产品,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好收成,也离不开良种、良法。“过去种粮靠天吃饭,现在种粮靠技术管理。花红村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成熟和干物质的累积。”中午时分,正在水稻“试验田”中采集样本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汪楠楠介绍,花红村“试验田”是他们科研团队精心选出的,已经进行了两年土壤改良试验,为水稻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支持下,徐远米的发展信心更加足了。他还成立了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帮助周边农户开展农机作业,提升种植效率。今年,合作社还申请注册了“今谷赞”稻米商标。

“我坚信花红村稻米的牌子越来越响;也坚信未来的农业将会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方向上变得越来越好。”在土地上挥洒青春汗水,在稻花香中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徐远米的信心和干劲十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沈坝镇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支部+合作社+服务队”,初步形成土地集中“托管”的新模式,推动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努力保障好老百姓的“粮袋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根基。

“未来,我镇将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夯实粮油生产责任制,全面实现粮食生产‘扩面、增产、提质’的工作目标。”沈坝镇党委书记杨安介绍。

夕阳西下,金黄的稻田、丰收的稻香、忙碌的村民与绿色群山交相辉映,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景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张彬 宋孝波 陈雅欣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