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5户蓝莓种植大户,带动了300余人就业增收,其中70名妇女每人增收超75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与家庭兼顾。”日前,记者在贵州省麻江县采访时,龙山镇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罗艳如数家珍地介绍蓝莓产业给村里带来的好处。
龙山镇有着25年蓝莓种植历史,当地人有着较为丰富的蓝莓管护经验,同时麻江蓝莓作为时令水果,有着品牌效应明显,经济价值高,销售价格稳定的特点,需要劳动力集中进行人工除草、施肥、采摘,因此带来了大量临时就业岗位,开拓了在家群众收入渠道。
“我们积极搭建高校、企业、村集体合作社三方沟通平台,蓝莓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支柱产业。”龙山镇党委书记韦涛说。
近年来,为持续做好党建引领兴产业、带就业、促增收的发展模式,麻江县依托资源优势,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拓宽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蓝莓产业,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搭起创业致富的平台,更成为吸引企业的载体,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春池水,推动着乡村振兴。
洗果、捡果、打浆、杀菌、灌装……这一系列工序在位于麻江县蓝梦谷景区的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果汁生产车间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正熟练地操控着仪器进行生产。
“我们是一家集蓝莓种植、收购、加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拥有蓝莓鲜果速冻及果汁、果干、果酱等多条生产线,并配备冷链物流中心,年加工蓝莓产品超3000吨。”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先群说,公司自入驻蓝梦谷以来,大力发展蓝莓精深加工,主要生产蓝莓酒、蓝莓酵素、蓝莓果汁、蓝莓果干、蓝莓果酱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2023年产值2000多万,今年预计达到3000多万。
“我们园区面积33.3平方公里,现有蓝莓种植示范基地1.35万亩,园区建有蓝莓加工厂、冷链分拣车间、蓝莓创意工坊、蓝莓工程技术中心、旅客接待中心、露营基地等基础设施。”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蓝梦谷是依托蓝莓产业、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而建设的集蓝莓采摘观光体验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星空露营基地、地球仓特色民宿等项目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依托蓝莓规模种植,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了‘春观花、夏尝果、秋赏叶、冬品酒’产业业态,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麻江县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麻江蓝莓产业已具规模,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8.72万亩,其中有1.46万亩蓝莓获有机认证,业已成为全国县级单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
麻江蓝莓因品种好、品质优而受到市场欢迎,不仅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等20余张名片,还入选了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及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我们按照‘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要求,致力于以品质树品牌,推动蓝莓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集品种研发、种苗繁育、基地种植、果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串起一条条‘蓝色经济带’,推动小小浆果做成大产业。”麻江县相关负责人说,麻江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蓝莓特色产业,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让小小蓝莓果成为群众增收的“幸福果”、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见习记者 刘佳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