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深度应该在20到30厘米左右吧?种的是哪个品种的黄瓜?”“喷洒的灭虫生态制剂效果怎么样?对植物生长有没有影响?”……
紧邻京杭大运河的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天民田园合作社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里,用沙子培育蔬菜的项目实验正在开展。一进入大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农艺师、二级巡视员张建树便连珠炮般发问。
还有几个月就退休的张建树,跟“菜篮子”打了一辈子交道。1986年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张建树回到天津,投身农业战线。这些年来,他与农户为友,与土地做伴,为农户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张建树和同事们奔波在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为农户排忧解难,促进新技术普及。他们欣慰地看到,如今大运河畔“菜园子”建得越来越好,百姓“菜篮子”拎得越来越稳。
如果不学农,会干什么?“没想过。我是农家子弟,就喜欢跟土地和农民打交道,一到田间地头,闻到熟悉的乡土味,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张建树在天津市农林局蔬菜处、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市农业局蔬菜管理处、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都工作过。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蔬菜产业逐渐成为不少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但一些地方的农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新技术的接纳度有限。
在武清担任科技副县长、科技副区长期间,张建树主动沉下来,“浸泡”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打成一片。在河西务镇,他向村民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带领农户平整河岸,建蔬菜大棚,手把手教农民种植蔬菜……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我学的是蔬菜专业,干的是蔬菜事业,必须到农业生产一线去。农民种蔬菜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2019年,张建树按照“百名农口干部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统一安排,带领驻静海区工作组深入基层,着力找准、找实驻区的短板弱项。当时,双塘镇朴楼村种植的400亩新品种苹果树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村民对当年坐果率非常担忧。
张建树主动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并核实后,迅速联系天津市农科院有关专家,让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问我,就是信任我,他们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
在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几乎每个种植蔬菜的生产经营大户都认识张建树,不仅因为他经常给地里的蔬菜“治病”,更因为2023年灾后重建过程中的连日奋战。“大雨一停,我们农委就全员出动,把能带的都带上了。农时不等人,得赶快解决问题。”张建树说。
2023年7月底8月初,受极端降雨影响,海河流域携带泥沙的洪水不断下泄而来,第六埠村的1.04万亩田地、温室大棚2022栋1438.54亩被淹没,经济损失高达亿元。经过农田排涝、清淤整治、养殖基地消杀及无害化处理等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后,村民们的生活恢复“元气”。
“水一退,我第一时间跑回来看。”村民张龙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之前种的蔬菜全泡烂了,每天愁得睡不着觉。”
洪水过后,在政府组织下,张建树第一时间到了村里,在田间地头展开蔬菜“急救”。最后,综合气候、土质及市场情况,他建议农户选取抗寒性较好的叶类蔬菜进行补种。张龙的300亩地也种上了茼蒿等叶类蔬菜,并在第二年初及时发往市区各大批发市场。
“看到张建树来,我就放心了。”第六埠村党委书记郝庆水回忆,“我们一起奋战了好些天,一边确保应种尽种,一边加紧恢复被洪水淹没的生态六埠景区。”
今年春节前,西青区东淀蓄滞洪区内恢复冬小麦种植9000多亩,比灾前增加33%;农业设施大棚修复近4000亩,恢复种植67.4%。“村民们抢种的应季蔬菜,赶在春节前上市,加上政府补偿及保险赔付,村民收入基本与往年持平。”郝庆水说。
像这样下乡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地里的烦心事,是张建树38年来的工作日常。
张建树的家乡是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吕官屯村有着600余年历史,因运河而生。
沿村庄一路向西,便看到只有40米宽的南运河。并不“满槽”的河水悠悠向北流,两岸绿堤似翠屏,水中柳影引他长,河堤“湖上老人坐矶头”。
作为一名蔬菜专家,张建树每次回到吕官屯总要下地看看。“前几年,他联系市农科院给村里引进黄瓜新品种繁种。村里数百亩地都种上了,当年每亩效益增加3000元以上。”吕官屯村党支部书记朱杰说。
心系“三农”,担当尽责,张建树和同事们在大运河畔的田野上不懈耕耘……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