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四川水利护航金秋,灌区稻浪滚滚迎丰收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张艳玲 李玫俐
  • 2024-09-18 15:16:12

今年8月以来,巴蜀大地持续高温,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的水稻是否经受住了考验?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多个水稻主产区,发现近年来不断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解了种粮大户的燃眉之急,让稻田及时“解渴”。

来到成都天府新区籍田街道清华村时,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烈正在指挥着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集中收割前,我们对水稻产量进行了预测,亩产在1300斤左右。”苏烈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籍田街道流转近3500亩土地,是因为这里的水源有保障,东风渠的来水更是今年丰收的底气。据了解,籍田街道有70%到80%的农业用水来自东风渠来水,少部分来自天然河道。

图为籍田街道清华村水稻收割现场。

“在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灌溉,会极大影响水稻的结实率和颗粒饱满度,极有可能导致大面积减产。”苏烈说,那段时间往稻田引水一次只能坚持4到5天,巨大的需水量让他发愁。因为籍田街道位于都江堰东风渠灌区新南干渠三合支渠的尾段,在整个灌区需水量增大的情况下,水流到达籍田段时明显减弱。

面对这一难题,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天府水利管理站及时响应,实时了解灌区各地的用水需求,并灵活运用支渠轮灌、错峰用水、重点突灌等措施,确保了用水困难的尾水片区得到充分的水资源供应。通过这些措施,最终帮助自勤农机合作社度过了缺水危机,保障了水稻的正常生长,确保了今年的丰收。

同样处于尾灌区、面临着严峻的抗旱压力的还有绵阳市仙鹤镇石凤村。石凤村种粮大户杨彩利站在自家的稻田旁,拾起一缕稻穗向记者展示,“连着38-39℃的高温,没有源源不断的水及时地向田里灌,稻谷怕是要干死哦!哪来现在的亩产1300-1400斤哦!”杨彩利说,这多亏了武引灌区得力。

图为德阳市中江县石狮村水稻丰收。

今年8月,武引灌区面临着持续性的高温干旱天气,直至8月底灌区各地都还提出用水需求。四川省武都工程运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向游仙灌区提供的水量超过计划供水量的20%。武引灌区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现代化改造和国债项目建设,高效完成渠道清淤除障及干支斗渠闸门维修,构建了高速水网,渠道输水能力大幅提升,“跑冒滴漏”现象明显减少,确保了水源的有效输送,有力解决了尾灌区输水不足等问题,同时节约了水量、降低了农民用水成本。

提到节约水量,德阳市中江县的石狮村的做法值得借鉴。“今年我们村水稻没有受到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最大的功臣就是农田灌溉节水管!省时又省力,哪里地干就开哪里的闸门。”种粮大户郭福斌说。郭福斌口中的农田灌溉节水管全都铺设于地下,全村足足有43千米,覆盖率达到100%,比起传统水渠灌溉,通过节水管灌溉用水更有灵活性和精准性,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23年度石狮村实际用水量比水权分配量节约了约7.09万立方米,获得了政府的节水奖励。

为了保障明年春灌用水,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水源补蓄工作。该管理处供水科科长李兴刚介绍说:“我们提前谋划,与上游协调配合,确保了灌溉用水充足。同时,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抓紧时机补蓄水源,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罗家河坝枢纽正在进行外观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罗家河坝枢纽作为东风渠总干渠上的一处重要节制闸,承担着将东风渠水分流至龙泉山干渠和新南干渠的任务。东风渠的水在这里一分为二,龙泉山干渠主要向龙泉山灌区输水,而新南干渠则主要向下游的黑龙滩灌区等地供水。“龙泉山灌区的三岔水库、黑龙滩灌区的黑龙滩水库,这些都是灌区重要的囤蓄水库,充足的水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供水科组长黄鲲鹏表示,截至9月中旬,今年已完成向龙泉山灌区输水2.22亿立方米,向黑龙滩灌区输水1.85亿立方米,为明年春灌和秋收打下了坚实的水源基础。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实习生 李玫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