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重庆铜梁太平镇团碾村村民李雪清起了个大早,带着十来个村民往村委会赶。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们进行简单沟通后,众人立即前往村上的集体经济菜地参与劳动。
李雪清是团碾村务工小组一名负责人。“有企业买了我们村一千斤红苕,这两天需要二十名工人,我把人组织好。”李雪清说。
去年,团碾村在区、镇支持下进行了闲置土地整治,又进行了三百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在农田整治过程中,村里每天都要组织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既解决工人短缺的问题,又为村民们创造出家门口务工创收的机会。但渐渐地,村党支部书记陈浩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用工都是零散的,今天这个来,明天那个不来。”陈浩说,而且务工村民多了,也没有买保险,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今年春节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成立起务工小组。在搭建平台的同时,村里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摸排村民的就业情况和务工需求,将村里五十多个有务工意向的剩余劳动力纳入务工小组,另一方面整合村里及周边合作社、涉农业主等经营主体的用工需求,依托务工小组签订用工协议,组织村民就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类工作,从过去的零散用工转变为统一派遣、高效对接的规范劳务,实现精准输送。
不仅如此,村里还给务工小组所有成员统一购买了意外集体险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原来就是自己在家种点菜,偶尔听到哪里有活儿就去干。现在村里的务工小组能提供很多就业信息和机会,不愁没有活干。”务工小组成员曾繁荣说,自从加入了村里的务工小组后,今年指派的活儿她几乎一场不落,每个月都有活儿,工资发放还有保障。
不仅在本村本镇,务工小组的“业务”还逐渐扩展到了村外。巴川街道玉皇村蔬菜业主李六明告诉记者,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过去遇到农忙时,几乎都会人手紧缺,现在只需要联系务工小组负责人就行了。而且统一输送务工人员,觉得更稳定和靠谱。
务工小组成立大半年以来,已解决了六百人次左右的用工需求。预计到今年年底,发放到村民手中的工资将超过十万元。
务工小组的队伍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不仅人数有增长,还逐渐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今年村里添置几台旋耕机和收割机,并从小组成员中挑选部分村民进行培训。
“一开始就想着打点零工,没想到现在还开上旋耕机了。”团碾村村民刘红明以前只接触过手扶式拖拉机,加入务工小组接受专业培训后,不仅可以操作旋耕机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还加入了区内供销社农机平台接受调配,每天忙碌起来,收入也增加了。
村民增收的同时,集体经济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结合闲置土地整治,团碾村今年规模种植了玉米、蜜薯、花生南瓜、蜜本南瓜和土豆400余亩,并开辟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本村农产品,实现产业与就业融合、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作者:李慧敏 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