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陕西永寿:机械师牛棚谋幸福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魏锋 左洋洋
  • 2024-09-24 15:52:23

“哞……哞……”一声声闷憨的牛叫声打破了陕西永寿县渠子镇咀头村春季清晨的寂静。踏着晨曦,村民李万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加工草料、清扫圈舍、养殖区消毒防疫……100头健硕的西门塔尔肉牛悠闲地吃着主人准备的“早餐”,有的还不时调皮地朝李万才叫上两声。

李万才的肉牛养殖场。

十数年在外打拼攒家底

“我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在超市当过理货员、在工地当过建筑工人,在电子厂干过流水线……”1979年出生的李万才,因家境贫寒,16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也因一次意外车祸造成了终身腿疾。

2008年,22岁的李万才来到西安学习汽修。几年下来,厂长见他干活不仅认真踏实又好学善问,就低价把自己以前的废旧厂房租给他,让他单干,还经常给他介绍生意。凭借着精湛的技术诚信经营,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积攒了不少客源,修理厂生意兴隆。

家乡面貌大改变激荡回归心

2021年端午节,李万才回家探亲。看着之前贫困荒凉的家乡变得山清水秀,宽敞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沿线的绿树野花分外美丽,想到家中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自己也一直缺席孩子的成长等等问题,不禁感慨万千。

那天,村支书给李万才打电话宣传帮扶政策时,提到国家现在美丽乡村振兴工作上出台的优惠政策特别多,并半开玩笑地说何不回村来创业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挂完电话,李万才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回乡创业种子,多少个不眠夜后,李万才下定决心转让修理厂回村创业。

“在外面打工、开店,虽然能多挣点,但是总感觉人在外面飘忽不定,我父母年龄眼看越来越大了,我在外面也不放心。咱这一带种植小麦和玉米,有充足的秸秆饲料,比较适合搞肉牛养殖,而且咱这边人时不时就喜欢吃碗泡馍,销路也好解决,通过多方面对比,我决定养殖西门塔尔肉牛,这个品种的牛不会生什么病,成本也不高,你觉得咋样?”下定决心后,李万才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找到了永寿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曹军锋。

驻村工作队员帮助修理维护打草机械。

“原来你都提前考察好了,不久前村支书就对我说你会回来,我还半信半疑呢。你的想法非常成熟,我们作为工作队肯定会大力支持。你有啥需要帮忙的就开口,我们一定义不容辞。”曹军锋一步上前,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科学发展肉牛养殖圆梦想

说干就干!一腔热血的李万才决定边考察养牛地点边从网上自学养牛技术。为引导李万才科学养殖,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资源,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养殖教授和县农牧局技术专员通过线上讲授、线下实操的方式为其定期培训指导。帮助联系县农牧局养殖技术员为李万才传授养殖技巧,协助其去山东养牛基地实地考察养殖技术,村党支部也协助办理政策扶持和建牛棚所需的各项手续。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李万才将自己积攒的50余万全部拿了出来。3个月过去,一座占地600平方米,存栏100余头西门塔尔肉牛的现代化、机械化的养牛大棚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饲料不能和以前一样喂点草料、麦秆就行,现代化养牛讲究的是科学,想要让牛健康,就要合理搭配饲料,调制饲料、按期打预防针、选好配种,不光局限于圈养,还要让牛动起来散养。”李万才干一行爱一行,凭借聪明的脑子和勤劳的双手把牛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赤子情深反哺家乡报桑梓

“我要和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这句话深深扎根李万才的心里 。

吃百家饭长大的李万才,把村里具有养殖经验且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招聘到厂里,以钟点工的方式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并日结工资,一到点,总能看到老人们谈笑风生地从牛场往返的场景,这也成了咀头村特有的一道风景。

他常说是乡亲们成就了他,殊不知在乡亲们的眼里却是他成就了乡亲们。

“政府的政策很给力,让我找到了一条带领乡亲们的致富路。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我开养牛场的关键动力。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了。下一步我将会进一步扩大养牛规模,乡亲们想自己养牛的我提供技术支持,不想养的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投资分红,这样,就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跟着我一起致富!”李万才坚定地说。

作者:魏锋 左洋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