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农林固废能源化利用能否成为北京农村清洁取暖新方向?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刘趁
  • 2024-09-26 18:56:48

秋意渐浓,驶入北京市延庆区,连绵的群山逐渐褪去青翠的绿意,街边的绿叶逐渐泛黄。作为全域森林城市,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44.9%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森林美化环境的同时,源源不断产出枯枝、落叶等园林废弃物。此外,尽管北京市是“大城市小农业”,农业体量相对较小,全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仍能达到47万余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

“农林废弃物处理好了是宝,处理不好就是害。”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日前在延庆区召开的北京市农林固废能源化利用座谈会上说道。农林废弃物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发展生物质能的原料。座谈会上,业内人士建议,应大力促进农林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农村清洁低碳取暖与供热,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助力北京实现“无煤化”。

生物质供热前景可期。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约520万吨,而且这个数字以每年3万~5万吨的数量保持增长,为北京市发展生物质能提供了丰富原料。

北京市农业局农村能源办公室原主任史殿林介绍,2013年北京实施减煤换煤,农村开始推行煤改电清洁取暖,燃煤用量从当时的420万吨减少到目前的30万吨。尽管当前燃煤用量只是2013年的零头,北京实现“无煤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山区是“硬骨头”。目前北京市平面地区的散煤清零早已完成,由于山区冬季气温低,热泵抗低温能力差,全市仍有380多个山区村未改为热源泵取暖。又因山区地形复杂,村民位置分散,倘若实行煤改气,铺设入户燃气管道需付出高昂的价格。

“生物质能的推广使用,能够很好解决山区老百姓的冬季取暖难题。”在史殿林看来,煤改电和煤改气成本高、适应性差,生物质供热成为山区农村清洁取暖的更优解。

近年来,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生物质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被激发。国家层面,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并要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北京市紧跟步伐。2023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动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供热在村镇地区应用,推进压减煤炭使用量;研究推进生态涵养区生物质能资源能源化综合利用方案。同年11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立足本市生物质资源禀赋,在充分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在生态涵养区利用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稳妥有序采用低污染、高能效的生物质能供热技术,依法建设农林生物质供热项目。

技术进步助推产业发展

资源有保障,政策有支持,生物质燃料适配炉具取暖的技术模式也在不断进步。

在位于延庆区的龙基能源企业生物质燃料厂,通过采用国外引进的生物质颗粒生产技术,经过一系列工序,将林业固废“摇身一变”成为生物质颗粒燃料。这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环保难题,还为冬季供暖提供了可靠的绿色能源选择。企业负责人傅玉清介绍,公司2023年投产的这条生产线,年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0万吨,可消纳北京市农林废弃物13万吨。这些燃料热值与煤炭相当,而且储存和运输便捷,是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目前已在延庆千家店镇进行推广。

同时,生物质炉具的技术进步正助推生物质产业发展提速。在座谈会同期举行的生物质炉具演示观摩现场,生物质炊事水暖炉、暖风壁炉、热风炉等创新产品五花八门。“这款热风炉的出风效果类似于空调热风,既能用于室内取暖,还能给农业温室大棚供热,服务冬季农业生产。”据唐山华彤炉具企业总工程师孟德玉介绍。过去生物质炉具推广应用很不理想,根本原因是技术不成熟导致供热不稳定、燃料燃烧不充分。现在,由于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除了木质颗粒燃料,炉具还能“吃下”生活垃圾、菌棒、农作物秸秆、废旧家具等固态生物废弃物,生物质最高燃烧温度也提高了300多度,大大提升燃料热效率。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任彦波告诉记者,近年来生物质设备和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目前生物质炉具最高热效率可达到83%左右,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符合行业标准,全产业链逐渐成熟。此外,燃料和炉具分级更精细,行业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化机制逐步形成,为推广生物质能提供了坚实保障。

行业难题亟待破解

当前,60%~70%的生物质资源用来粉碎还田,尽管北京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个比例仅为19%,存在很大上升空间。专家普遍认为,高水平的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通过试点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吟建议,北京市率先研究出台生物质代煤行动方案,这将对北京实现散煤清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示范意义。

不过,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之前,诸多短板仍待补齐。

不少专家认为,鉴于农林废弃物尤其是林业废弃物高度分散,废弃物收集十分困难,各地应率先完善收储运体系,从产业链源头打好基础。

一个行业发展离不开标准的规范。尽管从各种炉具、锅炉,到生物质燃料,行业标准体系已逐渐形成,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新能源部副部长孙干认为,仍有一些“漏洞”需要填补。例如,项目工程标准、验收标准,以及运行评价标准等都亟待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为政策执行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孙干指出,燃气取暖、集中供暖等方式都明确了价格标准,而生物质供热和新能源热泵的价格标准仍未理顺。“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尽早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便未来更好地服务百姓和供热市场。”孙干说道。

为推动行业发展,座谈会上,30多位业界专家发出以“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农村绿色发展——生物质清洁取暖与供热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倡议”为题的倡议书,明确鼓励农林固废能源化利用,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助力农村生态建设,积极推动农村节能降碳增效,并呼吁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生物质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