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总书记牵挂的村庄 详情

“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回访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骆玉兰
  • 2024-09-29 09:50:37

镜头回放: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考察时走进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在村民陆奕和家,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询问他生活怎么样、有哪些困难。总书记的一句“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成为连樟村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精神动力。连樟村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用勤劳摆脱贫困、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连樟村地处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东南部,曾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列为省定贫困村。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连樟村,看望贫困群众,并留下殷殷嘱托: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刻在连樟村人的心里,激励着连樟村干部群众为美好生活努力打拼。连樟村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突出产业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一年一发展、一年一变化。

干净整洁的乡间步道、各具特色的村舍、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鲜活的图景,呈现出乡村的勃勃生机。

“党的政策好,才有如今的好日子”

“瞧,总书记当时就坐在我们中间!”村民陆奕和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家人的合影,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我当时是万万没想到总书记会到山里看我这个贫困户。”时隔近六年,陆奕和对习近平总书记来他家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从扶贫政策的落实到家庭住房再到子女就学就业,总书记无不一一询问、事事关心。“是总书记的温暖关怀,让我找到了脱贫方向,坚定了脱贫的信心。”陆奕和说,正是那天起,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凭借自己努力,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曾经,陆奕和一家6口蜗居在47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有老人、有病人、有上学的孩子,全家就他一个劳动力,收入微薄。2016年,陆奕和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帮助下,陆奕和先后参加养鸡和种植麻竹笋、蔬菜等培训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生活有了好转。听到总书记的鼓励,陆奕和当时就向总书记保证:我会更加努力早日脱贫,请总书记放心!

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陆奕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称号。

脱贫后,陆奕和除了自己经营竹山和蔬菜大棚,还在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找了份保安工作,被村里聘为旅游路线村容村貌管理员,日子越过越舒坦。

“总书记不仅关心我的家庭收入,还特别关心我家孩子的教育。”陆奕和告诉记者,得知当时在读高三的女儿陆伟霞的志愿是当一名老师时,总书记说,教师这个职业很好,勉励她努力学习上进,实现走出大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

今年,陆伟霞大学毕业,通过英德市临聘老师公开招聘,回到母校任教,实现了当老师的心愿。

“卖农产品的收入和工资收入,再加上残疾人补助等,我家全年收入差不多能达到15万元。过去紧巴巴的日子终于成了历史,我家日子越过越红火。”陆奕和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才有如今的好日子!

陆奕和是连樟村脱贫户的缩影。2019年,连樟村全村54户137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整个连樟村群众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我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连樟村地处粤北山区,山多地少,耕地面积只有905亩,水田人均不足半亩,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发展什么产业?

20世纪90年代,连樟村种了6000多亩砂糖橘,发展势头一度看好。但不久,被称为“柑橘癌症”的黄龙病肆虐,砂糖橘几近绝收。

连樟村干部群众意识到:不能再走“靠天吃饭”的老路了,得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介绍,2019年以来,连樟村通过党建引领,唤醒“沉睡”的资源,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以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先后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玩具加工厂、碧乡生态茶园等20个产业项目,全面形成“产、供、销、研”完整的产业链,带动超过8000户农民增收,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

麻竹笋是英德特产,每年6月至10月的收获季节,连樟村家家户户都会上山砍笋。“今年麻竹笋均价超过1.5元/斤,一天卖笋的收入能有400多元。”陆奕和说。

此外,连樟村发展禾花鱼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注册和规划“连樟1号”高端农业品牌,把本村特色农产品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运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村民增收。

在连樟村村委会旁,坐落着一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工厂。在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里,一件件玩具被组装好贴上标签,由这个小山村的扶贫车间运往全国各地。

该玩具加工厂员工李彩均回忆起那天见着总书记的情景仍激动万分,至今还清楚记得总书记的那句话,“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这份工作很舒服,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情。”李彩均乐呵呵地说,“我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特别幸福。”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连樟村一个人都没少”

走在连樟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山水环绕、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白墙房子点缀在青山绿岭中,繁花绽放的美丽庭院、智能化的农业产业园一路可见,碧道环绕、杨柳依依、清澈见底的连樟河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现在村里的环境美了,每到节假日,有很多城里人来连樟村游玩。”提起村里环境,陆奕和喜笑颜开,“我们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也优美,不比城里差!”

近年来,连樟村还建成了全国首个5G村,实现城乡公交村村通和校车服务全覆盖,让村里孩子能更加便利地去镇上小学读书;建成了连樟客厅、健康服务中心、连樟书屋等;提供四点半课堂、老年乐膳馆等暖心服务项目;开通远程医疗等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便捷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美丽蝶变的幸福背后,是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的。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那天一见面,我就给总书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陆飞红说,“总书记同我握了手,和蔼地鼓励我。”

走进连樟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一本本为民办实事的台账映入眼帘。村党总支副书记陆国勇介绍,村党总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支委会或党员大会研究解决方案,形成干事创业任务清单和成果转化运用清单。

2021年3月,通过摸排调查村民需求,村党总支决定开设老年乐膳馆,每个工作日为村中11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路途较远不能堂食的,就由村干部和社工送餐到家。陆飞红告诉记者:“我们要让群众的经济收入再提升,思想再提升,从而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再提升。”

陆飞红自豪地说:“总书记希望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连樟村做到了。在脱贫攻坚战中,连樟村一个人都没落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连樟村一个人都没少。如果总书记能再来连樟村,我一定向他汇报,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骆玉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