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考察,他走进“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与当地乡村产业带头人交流,并买下一双非遗传承人赖淑芳制作的唐昌布鞋。在战旗村中心广场喜庆的春节氛围中,习近平祝福村民的生活像吃汤圆一样安逸,肯定战旗村“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勉励战旗村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
从村口沿着平坦宽敞的战旗路向前,绿树夹道而种,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战旗村广场。广场旁,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居民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一支头戴红帽的考察队围拢在广场一侧的展板前,村民潘秀虹正为他们讲解战旗村首创的基层党建“三问三亮”工作法,这样的考察团潘秀虹一天要接待好几拨。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北角的战旗村并无特殊资源优势,然而,凭着艰苦奋斗、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战旗村却屡屡立于时代潮头。6年过去了,战旗村人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他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厚望,用汗水和行动回报总书记的鼓励与期许。
一双布鞋寄托深情
因为卖给总书记一双布鞋,赖淑芳成了当地的名人。
“我从十几岁开始当学徒做布鞋,干了一辈子,从没想过唐昌布鞋能这么光荣。”坐在长凳上的赖淑芳停下了手里的活儿,阳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她回忆,“总书记说,在陕北插队时,老乡就做这种布鞋,穿着很舒服。我想送总书记一双布鞋,没想到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双。”
时间回溯到2018年2月12日上午。为了让总书记更好地了解战旗村的产业发展情况,村里的产业带头人、手工艺人在村游客服务中心一楼旁的“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给总书记介绍情况,赖淑芳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我想送给总书记,他笑着说,送不行,他花钱买一双。”赖淑芳知道拗不过总书记,便接过钱问过总书记鞋的码数,麻利地把布鞋装好。
“总书记买唐昌布鞋那是对我们传统手工艺人的尊重和爱护,彰显的是党员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廉洁品德,也是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赖淑芳说。
当年唐昌布鞋就卖脱销了,还吸引了一些年轻人主动来跟赖淑芳学习技术,最多时有二十多个人。当地政府也很支持,给予学员无息贷款一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如今,一到假期,很多小娃娃来到战旗村研学,赖淑芳的布鞋工坊也就成了他们的手工课堂。“我想不仅要让那些小娃娃了解这门传统手艺,还要让他们知道这双布鞋背后的故事。”赖淑芳说。
一个“火车头”凝聚人心
来到战旗村,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战旗党建馆。虽然规模不大、陈列方式也很朴素,但却点出了战旗村的发展治理“内核”。
这其中,“三问三亮”几个大字最为醒目。所谓“三问”,即问“自己入党为了什么?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三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
说起“三问三亮”发挥的作用,原战旗村党总支委员易奉阳十分有感触。原来,刚进村“两委”班子时,易奉阳负责分管战旗村集中居住小区。原本以为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没想到一上来就遇到了棘手的难题。“小区内私搭乱建、鸡鸭乱蹿,村容村貌整治提上日程后,拆违治乱触碰到不少村民的利益,是个得罪人的活儿。”当时不到30岁的易奉阳天天往村民家里跑,叔叔阿姨叫得亲热,但工作就是推不动。
“碰了一鼻子灰”的易奉阳找到当时的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倒苦水”。高德敏听后倒也不生气,扔下一句“让干部和党员带头拆”便去忙其他事了。易奉阳很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力量,干部和党员行动起来,把房前屋后清理得干干净净,左邻右舍看到,也都不好再说什么,自觉把搭建的棚屋拆除了,堆积多年的杂物一一清理了,小区一下子清爽了。
有了这次经历,易奉阳对基层党组织这个“火车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9年,易奉阳被选派到隔壁的星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希望把战旗村的经验复制出去。2020年,行政村建制调整后,他又被任命为火花村党委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永远都记得总书记到访战旗村时说的话,每次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想总书记的话总是能激发起我的使命感,干工作更有劲了。”当年那个小伙子已经褪去了青涩,真正成长为村庄的“当家人”、村民的“主心骨”了。
战旗经验在乡间传播的同时,战旗村可没有松懈。如今,战旗村在“三问三亮”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六带头”,即“带头做好自家环境卫生、带头遵守公序良俗、带头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带头顾大局谋长远、带头树立契约精神、带头解放思想创业致富”。自此,战旗村“三问三亮六带头”的基层党建工作法更加完善。
一面战旗催人奋进
“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听说战旗村2017年集体经济资产已经有4600万元,村集体收入400多万元,而且村民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有分红的时候,总书记用这8个字表达了充分肯定,并寄语战旗村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如何走在前列,起好示范?2018年底开市的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这个从构思设计到招商运营再到完工开街,全由村集体负责的文旅综合体,汇集了酿酒、榨油、豆瓣、布鞋等战旗传统手工艺,一度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赖淑芳是被邀请入驻的手工艺人之一。鞋铺、加工车间、原材料车间“一条龙”,全都弄得巴巴适适。
好事一件接一件。2019年2月12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在战旗村8组落成揭牌。这个省字头的培训学院颇具规模,能同时容纳2000人培训学习,是我国第一家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实用人才的基地;2019年底,紧邻乡村十八坊的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2020年,战旗村又开动脑筋,将村民闲置的猪圈、柴房、鸡鸭舍、烂水沟等区域利用改造,打造出壹里小吃街,吸引四川各地美食汇聚入驻;2021年,战旗村集体资产破亿元,年收入达到655万元;2022年,战旗村和四川省旅投集团联合打造的天府战旗酒店正式开业运营……
“我特别想告诉总书记村里的变化。2019年和2021年春节前夕,我给总书记写了信,讲述了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战旗村里的新故事。”说到这里,高德敏这位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村党支部书记脸上堆满了笑。
“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总书记一句叮嘱,成为战旗村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不断向前的力量来源。榜样的力量无穷,看那飘飘战旗在成都平原高高扬起,正激励着无数跟随者,朝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大踏步进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