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种粮大户李籽奇的“喜”与“忧”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都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尹睿 赵文丽
  • 2024-10-09 13:37:27

爽朗的十月,硕果飘香,广袤山乡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共和镇食旧村连片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轻摆。种粮大户李籽奇驾着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将金灿灿的稻谷颗粒归仓。“再过两天,250亩稻谷就收完了,又是一个丰收年!”说这话时,李籽奇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收割水稻

52岁的李籽奇是牟定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皮肤黝黑、精瘦能干。“丰收到仓,是种粮人每年最快乐的时候。”李籽奇说,“虽说辛苦,但是心里高兴”。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李籽奇对家乡有一份别样的情怀。历经部队4年多的磨炼、在昆明从事了5年的家装工作。2005年,李籽奇返乡创业,在县城经营花店,还卖过农业机械。

“农村一样大有可为!”从小耳濡目染,李籽奇对种田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2014年5月,李籽奇回到食旧村,子承父业开始流转田地种植油菜、水稻等,从父辈手中接过种粮“接力棒”。

同样是种地,与父辈们不同的是,李籽奇更懂得用机械化来提升生产效率。在合作社农机仓库里,记者看到停放着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不少农业机械。“通过这10年的水稻种植,从机播、机插、机收、机烘,一直到大米加工,都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作业省工、省时、省钱、高产又增收。”李籽奇自豪地说,“我自己会操作80多种机械。”

农村是个大舞台,梦想放飞乡土。经过机械化改造,耕作、播种、病虫草防控、施肥、收割、粮食烘干等工序,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李籽奇的种植效益逐年提升。在政策支持下,李籽奇还开展水稻、油菜机插、机播和机收的实验示范推广,与种业公司合作完成楚粳28号繁种。

金黄的稻田

“一人富,不算富。”为了带动更多乡亲走农业机械化增产增收的路子,李籽奇注册成立牟定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8户。2016年以来,李籽奇又开展工厂商品化育秧,每年可实现大田移栽4500多亩。李籽奇说:“我们育的秧苗除了满足县内及周边农户的需求外,还销到玉溪、香格里拉等州市。”

种子的选择、肥料的配比、农机具的维修......李籽奇不仅扎根土地,用心经营种粮事业,还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热心帮助村民机耕还田、机械收割、科学种田,共同增收致富。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李籽奇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他说:“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发放种粮补贴,让我们种粮有获得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让李籽奇欣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和农民工也向乡村汇聚。“农业大有希望,也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在乡村大展身手,建功立业。”李籽奇坚定地说,“我有信心、有能力为国家多种粮、种好粮。”

但令李籽奇担忧的是,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业经营的风险还较高。“希望国家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业保险,降低种地的旱涝风险和市场风险。”李籽奇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扎根乡村沃土,靠科学种田,凭技术增收。”

作者:尹睿 赵文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