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东北和中部地区)现场推进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这是全国层面举行的首次“片区”现场推进会,也标志着“片区化”成为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关键方法论。
学习“千万工程”,如何践行“片区化”理念?片区化推进机制如何构建?
河南的实践和探索值得借鉴。河南率先给出“片区化”省域方案,而这套方案的关键就在“三导”:片区先导、分类指导、典型引导。
学习“千万工程”,河南如何抓好“片区化”?
河南率先探索
为什么说“片区化”省域方案先看河南?
5月20日,河南在周口市淮阳区召开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豫南平原片区)现场会。本次会议聚焦河南传统平原农区,交流平原农区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河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指引。
这是河南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举行的首场省级片区现场推进会。
3个月后,8月26日,河南在济源示范区召开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丘陵片区)现场会。会议总结交流全省丘陵地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做法,安排部署下步丘陵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工作。
连续省级片区现场推进会背后,“千万工程”河南方案“片区化”推进方法论逐渐成型。
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河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区分平原、丘陵、山区等类型,探索符合不同地理条件的乡村建设路径。
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平原有平原的特点,山区有山区的风貌,丘陵有丘陵的优势和条件,“分片推进”就成为了“千万工程”河南方案的重要抓手和方法论。
片区先导
河南给出“片区化”省域方案,第一个关键就是:片区先导。
在学习“千万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树立“片区化”理念,以村庄为基础单元,以集镇为中心,以产业布局为纽带,通过资源互补、产业协同、利益共享,集成推进城乡一体、三产融合、五大振兴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为乡村全面振兴探路子、树样板。
具体来看,“河南方案”中“片区先导”,可以从四个具体问题中找到答案。
第一个问题,“河南方案”中,“片区”如何划定?
“河南方案”给出的原则是:坚持规模适度。
在片区划定过程中,河南依据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发展潜力等,按照位置相邻、功能相近、产业相融的原则,每个片区原则上覆盖县域内2-3个乡镇及所辖村庄。
第二个问题,“河南方案”中,“片区”如何规划?
“河南方案”强调要坚持统筹规划。
具体操作中,“河南方案”强调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片区发展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规划、田村一体建设、种养一体循环。
第三个问题,“河南方案”中,“片区”产业如何布局?
“河南方案”强调要坚持产村融合。
具体操作中,“河南方案”强调:集镇区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乡村布局种养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构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集中连片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
第四个问题,“河南方案”中,“片区”推进机制如何建立?
“河南方案”强调要坚持协调推进。
具体操作中,“河南方案”强调:建立片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支持等3个需求清单,统筹提升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分类指导
河南给出“片区化”省域方案,第二个关键就是:分类指导。
在学习“千万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河南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地域差异性、多样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分类明确建设重点,确保乡村建设高质量、可持续。
具体操作中,“河南方案”分类指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分区域探索推进。
河南区分平原、丘陵、山区等类型,探索符合不同地理条件的乡村建设路径。
在平原农区,坚持保障粮食安全与抓好乡村建设并举,推进高标准农田与和美乡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管。
在丘陵地区,走好产村融合路,突出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在山区地带,依托生态优势、绿色优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域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加速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
今年以来,河南先后在周口市淮阳区、济源示范区召开平原、丘陵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
二是分层次制定标准。
“河南方案”组织编制乡村建设“1+3+N”标准体系:
“1”是《河南省乡村建设标准》,“3”是《河南省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指引》《片区集镇区建设标准》《河南省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建设标准》,“N”是包括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农村道路等一系列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推进乡村建设规范有序。
三是分类型建设村庄。
河南将全省村庄划分为三类,分类确定整治提升目标,力争“十五五”期间实现“千村和美、万村富美、全域洁美”的目标。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五大振兴”标准进行打造,建成起引领作用的和美村;对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持续深化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等,建成村美民富的富美村;对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庄,首先解决好“脏乱差”问题,建成干净整洁的洁美村。
典型引导
河南给出“片区化”省域方案,第三个关键就是:典型引导。
在学习“千万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河南坚持引领和培育并举,在全省推动建设20个乡村建设试点县、100个试点乡镇、1000个试点村,探索出了一批经验模式,带动乡村建设实现整体提升,全省所有建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4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具体操作中,“河南方案”典型引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城乡一体建设模式。
比如,洛阳市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采取政府主导、国企建设的模式,成立城乡水务国有运营公司,实行统一建设、集中管理,采取以城补乡、以水补污的运营模式,既保证了工程质量效益,又破解了运维费用高、设施“晒太阳”难题。
二是创新平原农区“田村一体”模式。
比如,周口市淮阳区聚焦“田、村、产”三要素,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与和美乡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运营。
三是创新片区运行模式。
比如,济源示范区以1个市级片区、10个镇级示范带连片提升为抓手,实施“五个联动”(党建联合、规划联批、产业联兴、设施联建、乡风联治)推动片区融合发展,调动“五个资源”(整合资源、盘活资源、挖掘资源、优化资源、植入资源)促进要素流动集聚,坚持“五个程序”(精准策划、科学规划、美学设计、陪伴建设、运营前置)确保项目一体推进,探索片区化推进乡村建设模式。
四是创新产村融合发展模式。
比如,驻马店市平舆县将县、乡、村联动起来,创新推进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三园”建设,打通并做优县乡村三级产业体系,发展培育联农带农新业态、新模式,探索走出一条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建设之路。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