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蓬工程”又进一步 国家模式动物科学中心在河北揭牌

2024-10-17 09:5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轩铭

这个会与猪相关,却远非生猪繁养,也无关生猪防疫屠宰。10月16日,随着“国家模式动物科学中心”“华大智造与大设施联合共建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正式揭牌,中国农业大学第三届猪模型国际会议暨现代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位于河北保定涿州市的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以“推动模型猪新质创新,促进现代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隆重召开。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2012-2030年)》重点建设项目,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被誉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大原创突破,推动人类心血管等疾病诊治、模型创建、新药筛选等实现跨越发展的“天蓬工程”。会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大设施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Mario R. Capecchi(马里奥•卡佩奇)等国内外嘉宾先后致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模式动物大设施副首席科学家赵要风围绕猪模型研究开发、异种器官移植与再生医学、猪疾病模型的规模化制备的科学、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学术解析。

大会面向全球推介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模式动物科学中心,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森作主旨演讲。会上还同时发布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农业科技成果415项,签约模式动物大设施合作项目、保定市域内现代生物产业项目18项,涵盖生物医药、数字农业、清洁能源、营养调控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

来自国家有关部委,河北省,国内外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全国重点农业龙头、生物医药、现代生物农业等头部企业代表,齐聚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共同见证了这一现代生物领域专业性、权威性的国际盛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保定市农业农村局、涿州市人民政府、保定市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重大设施建设办公室、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共同承办。

近年来,涿州依托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作物分子育种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以现代生物农业为主导,以猪全产业链、农业科技服务、食品加工为支撑的“1+3”产业集群,努力承接北京产业外溢及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农业硅谷”。

据了解,2015年12月,“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即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此为基础,涿州正式启动申创国家农高区。目前,园区核心面积126.5平方公里,已实现“九通一平”和5G信号全覆盖,园区环境功能进一步完善。吸引12个院士团队、2000名优秀人才入园工作,近三年获批专利552件,认定新品种120个,研发引进新技术28项,实现成果转化40项,逐步成为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先行区、集聚区。园区拥有涉农规上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涉农高新技术企业90家,已成为京津冀农业科技热点区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