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崇明1号”能否再现“崇明老毛蟹”式的辉煌
——生态岛崇明重塑大闸蟹产业链价值链观察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胡立刚
  • 2024-11-01 17:52:47

上海人爱吃大闸蟹,上海也是品牌大闸蟹必争之地,十月底首次举办的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因此引来了五湖四海的好蟹。过去十年蒸蒸日上的上海地产大闸蟹,以抱团方式参展并打出“无蟹可及”的口号,广受业内人士关注。而吸引众多消费者的,是“崇明1号”新品系,以及由此而刻上了崇明独特基因的“崇明清水蟹”。参展期间,为了向市民释疑解惑,崇明区水产站站长周捷不断重复一句话:“‘崇明1号’是选自优质中华绒螯蟹‘江海21’品种的新品系,从今年起,‘崇明清水蟹’的种全部是独一无二的‘崇明1号’,每一只‘崇明清水蟹’可以通过基因追溯。”

种源基因可追溯,全域品牌大闸蟹实现了统一种源,就这两点,足以说明“崇明1号”承载了崇明河蟹产业再现辉煌的时代使命。崇明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发源地,回顾崇明蟹产业进程,在上海没有地产大闸蟹的时期,2007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崇明老毛蟹”成了上海河蟹产业绝对主角,2010年之后,在上海地产品牌大闸蟹笑傲上海市场的日子里,“崇明清水蟹”唱响了崇明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2023年,首批“崇明1号”优质蟹苗问世,便迅速覆盖崇明,成为生态岛崇明重塑大闸蟹产业链、价值链的第一关注点。“崇明1号”能否再现“崇明老毛蟹”式的辉煌?

周捷(右)在首届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上向消费者介绍“崇明1号”和“崇明清水蟹”。

崇明1号”自带再现河蟹产业辉煌的底气

专业人士以及喜欢品蟹的老上海人都知道,“崇明老毛蟹”成为上海河蟹产业的绝对主角,基于崇明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发源地,是凭借自然种源优势而获得美名。随着大规格、口感好大闸蟹消费之风劲吹,“崇明老毛蟹”的声誉,在2007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权时已经从巅峰下滑,很快,随着大规格“江海21”大闸蟹新品种光环日炽,“崇明老毛蟹”退出江湖。“崇明1号”新品系是从“江海21”优质种源选育而得,拥有大长腿基因标记,可谓优中选优,那么,再现崇明河蟹产业辉煌,“崇明1号”算得上自带底气了吗?

记者发现,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努力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研发“崇明1号”新品系的同时,成功获得了“崇明1号”快速检测技术专利,为新品系唱响主角奠定了可追溯的基础。

“这个快速检测技术是基于基因检测的追溯技术,既保证了‘崇明清水蟹’种源的排他性,也保护了‘崇明1号’蟹苗的纯洁性,用科技手段筑起了护城河。”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说。

记者通过王成辉了解到,过去八年,王成辉和他的团队继成功选育出“江海21”优质大闸蟹种源之后,依然执着于新品种、新品系的研发,助力上海地产大闸蟹产业提升影响力竞争力。和崇明区水产站联合研发出“崇明1号”快速检测技术,原本需要耗时3天如今一天时间便能获得检测结果,得益于崇明区“长三角农业硅谷”这个平台。

也就是说,“崇明1号”的底气,除了与生俱来的亲本优势,还借了“长三角农业硅谷”这个代表着崇明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平台的光。因为这个平台的一大功能是引育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显示度高、品牌影响力广、带动效益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那么,围绕“崇明1号”的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意味着这个新品系是“含着金钥匙”而生的。

集团化模式保驾“崇明1号”产业链价值链

生态岛崇明去年全面推广的“崇明1号”优质扣蟹比“江海21”扣蟹产量增产了10%,第一批扣蟹经受了住了今夏持续高温“烤”验,虽然上市时间推迟了不少,品牌化基地优质成蟹比例至少达到了50%,好的高达70%,也就是说,“崇明1号”新品系的表现令人满意。当然,再好的种源,需要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呵护,才能体现价值,“崇明1号”首次登场就让业内人士看到了价值,不管是崇明的养殖户还是上海市级水产管理部门管理者,大家都认为,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崇明的生态优势如何转化成绿色农业产业优势,是崇明区各级党委、政府极为关注的内容,在以农业品牌化引领崇明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下,2023年,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率全国之先全面探索创建强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该创新的核心是围绕主导产业建立集团公司,由政府引导推动、行业协会授权、集团公司运营的方式。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最早成立并探索实践集团化模式的公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既体现了河蟹产业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崇明河蟹产业优秀经营者们抱团做大做强的风貌。

河蟹集团董事长黄春告诉记者,“崇明1号”产业链迅速完善,是基于河蟹集团从一开始就围绕差异化开展新品系研发,同时,为了示范推广新品系,河蟹集团第一时间实现了统一种源、养殖模式、品控、销售、品牌,用“崇明1号”的“芯”差异化定位“崇明清水蟹”区域公用品牌。

记者通过黄春了解到,集团五位股东人人都是崇明蟹产业的优秀经营者,无论是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技术、基地管理能力还是品牌运营能力,都是佼佼者。抱团之后,集团迅速建起了“崇明1号”育种基地,优质成蟹的基地面积近2000亩,占整个崇明成蟹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引领性之强劲,有目共睹。

“崇明1号”育种基地一隅。

“去年陆瑜负责的‘崇明1号’育种基地扣蟹亩产达到400斤,顾惠康负责的惠康养殖基地的更是高达550斤,两位都是集团股东,正是因为股东们的优质高产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领效应,河蟹集团未来可期。”黄春说。

崇明1号”能否形成“一麦两穗”的品牌效果?

回顾崇明河蟹产业发展历史,2007年“崇明老毛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权,一是肯定了崇明河蟹产业曾经辉煌,二是意味着“崇明老毛蟹”影响力从巅峰衰弱。得益于2016年“江海21”新品种问世,崇明与时俱进推出“崇明清水蟹”品牌,成就了崇明河蟹产业一个新里程碑。在河蟹产区纷纷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崇明推出“崇明1号”新品系,通过该新品系强化“崇明清水蟹”品牌,用意明确。记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关于“崇明1号”能否再现“崇明老毛蟹”式的辉煌这个话题,崇明区及上海地产大闸蟹优秀经营者形成了相同的观点,即围绕“崇明1号”创建“崇明1号”蟹苗品牌和“崇明清水蟹”品牌,形成“一麦两穗”的品牌效果,才有可能再现崇明蟹产业辉煌。

目前,崇明区的成蟹面积不到6000亩,继续扩大成蟹面积难度不小,而扣蟹面积是2.5万亩,无论从利用好崇明区资源及潜力还是从服务好全国蟹产业的目标考量,种源品牌和大闸蟹品牌两手抓是必然选择。代表上海河蟹产业并负责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上海场馆的黄春告诉记者,开幕当天,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上海展馆待了不少时间,重点提到种源在崇明河蟹产业中的重要性。“业内人士都看到了崇明河蟹产业的优势在种源,创建‘崇明1号’种源品牌,自然助力崇明清水蟹品牌,这是产业发展的逻辑。”黄春说。

为了贯彻这个逻辑,河蟹集团组织了近50个养蟹户前往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开眼界长见识,目的是让崇明区的养殖户们深刻理解到,在上海地产大规格优质大闸蟹品牌竞争过程中,崇明清水蟹并不占优势,在全国范围竞争,优势就在种源,在“崇明1号”。

上海惠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首创大棚生态养殖“崇明1号”亲本和“崇明清水蟹”。

有着大长腿基因标定的“崇明1号”种源,创建种源品牌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崇明1号”亲本的优质和标准化。崇明区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保护“良币”驱逐“劣币”的管理机制,为此,长三角地区的业界专家、优秀经营主体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制定“崇明1号”亲本培育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以此保证亲本质量;二是建立“崇明1号”种源品牌运营管理机制,服务品牌建设的同时服务全国市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