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荣商“荣聚”荣昌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邓俐 邓佳星
  • 2024-11-03 11:26:39

“华森制药是荣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11月1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召开的首届全国荣商大会暨2024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座主席台的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在发言中说,华森从一个不足5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国医药百强企业,重庆制造业百强,目前正朝着100亿元级企业规模进发,这得益于荣昌优良的营商环境。

当天,大会选树“荣昌区民营企业50强”“成长型企业”“贡献突出民营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明星企业(项目)”“返乡入乡创业明星”“100佳个体工商户”“关爱员工‘一家亲’十佳企业”和“爱岗敬业‘一家人’十佳员工”,邀请广东荣昌商会、上海市重庆荣昌商会、四川荣昌商会、云南重庆荣昌商会、攀枝花荣昌商会、浙江杭州荣昌商会、贵州荣昌商会等异地商会企业家和荣昌籍企业家座谈交流,并现场为新成立的荣昌江苏商会、荣昌区火锅食材产业商会、重庆市荣昌客家商会授牌。

近年来,荣昌区大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社会氛围,持续唱响做靓“123456”营商环境品牌,已成为企业抢滩登陆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热土。在荣昌,73%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3%的就业岗位,99%的市场主体均由民营企业创造,民营经济形成了“78899”格局。仅2022年10月以来,荣昌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89个,合同额超过1000亿元,民营企业数量达到1.5万户;民间投资增长保持在3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近60%。

“不选荣昌选哪个”

“创业初期,我们把营收的钱投入产品研发,批给我们的土地没有钱修建,当时就有开发商想以高价购买华森尚未使用的土地。但是荣昌政府始终信守承诺把地留给我们,华森1234期厂房才连成一片。”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游洪涛已经是第三次坐上主席台,回忆过往,他感慨万千:“我们后来建起的‘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离不开当初荣昌的信守承诺、说到做到。”

有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看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就看当地有没有持续20年扎根发展的民营企业。如果有这样的民营企业,地方营商环境一定好。华森已扎根荣昌27年、连续在荣昌追加投资达25亿元。游洪涛动情地说:“荣昌是企业来了就会热爱上,不离不弃,扎根持续发展的地方。荣昌是民营企业家可以坐主席台、尊重民营企业家的地方。看似座位的变化,深层次是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的重视,体现了尊重企业家、尊重投资人、尊重纳税人。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更是落实在行动上。”

现场,与会民营企业家坐在会场中央“C位”,其中6家贡献突出的企业代表包括游洪涛被请上主席台就座,参会的荣商无论是“原生”荣商还是新荣商,都在发言中对荣昌区政策到家、服务到心的营商环境感同身受,甚至还爆出了民企“开盲盒”似地“避开”区领导,自己摸底营商环境并敲定数亿元投资的故事。

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板想转投农产品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先后考察了包括荣昌在内的多个区县,由于其与荣昌区领导都认识,为了更客观地调研投资环境,便低调地避开政府,自己跑上门对接相关的乡镇及基层的服务部门,前后开盲盒似地“蹲”了三个月,打消了所有的疑虑,最终决定在荣昌的盘龙、龙集投资打造万亩产业基地。

直到总投资数亿元的项目敲定,荣昌区领导才知道此事,刚想说“服务不周”,对方却连连表示——这样才是最客观、真实的考察。荣昌的区位好、生态好、用地条件好,最关键的是营商环境好;荣昌的基层干部和他们联系得最多、跑得最多、服务得最好,像家人一样,不选荣昌选哪个?

“来了就是一家人”

跟游洪涛一起坐主席台“站C位”的德力玻璃集团董事长施卫东透露,他投资荣昌以来,共经历了三任书记、三任区长,每一任区领导都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秉承“再怎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不为过”的理念,一棒传一棒,在重庆市甚至整个西南地区擦亮了属于荣昌的民营经济“金名片”。每次跟区里的领导接触,听到最多,也是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123456”营商环境中的第一条:“来了就是一家人”。就这么一句最朴实的话语,真正打动了来荣昌投资兴业的企业家的内心。2021年疫情那会,是项目建设初期最困难的时候,但是在荣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很快地渡过了难关,这让他感受“家”温暖的同时,也要像呵护自己的家一样,用心、用情为这座城市去打拼。

“传化集团之所以选择在荣昌投资落户,除了商业基本要素的考量外,诸如有着良好的制造商贸业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的优势区域位置、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外,主要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积极打造‘123456’营商环境品牌。”传化物流集团重庆片区总经理潘中华说,他对“来了荣昌就是一家人”的理念体会尤深。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6月,他第一次来荣昌投资考察,区委书记就叫上在荣发展多年的浙商与他一起吃饭,通过家乡的朋友现身说法帮助他了解真实的荣昌。

了解到潘中华热爱跑步后,区委书记就约他一起晨跑感受荣昌新兴的城市面貌,让他完全想不到的是,书记还带来了银行行长、制造企业的老板一起陪他跑,无声地帮助企业引荐关键朋友,解决了企业所需,帮助一个平台型的以重资产投资的物流园,实现了有货发、有低息融资的幸福梦想。

高新区管委会、区工商联还多次帮助对接荣隆工业园、河包米粉工业园、板桥工业园等区内制造商贸业的供应链接洽,为传化带来物流商机,为制造商贸企业解决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痛点。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创业之初,我完全是个小白。当我找到市场监管部门,他们根据我想要经营的产品悉心指导,很快就办好了所有手续。”爱吃的桃二妹食品加工厂负责人邱涛是一名90后创业者,虽然创业仅仅2年,但企业销售额已突破百万。

“我深感庆幸自己选择回到家乡创业。”邱涛说,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真的实践了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让创业者没有难办的事。

“天下荣商,根在荣昌。我们不仅关心广大荣商飞得高不高,更要关心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累不累。区委、区政府始终和荣商一起并肩战斗。”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表示,企业家从客人变为主人,从台下走到台上,不仅是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主人翁”,更是荣昌营商环境最好的“代言人”。

他表示,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荣昌将坚持“两并举、两融合”,迭代“123456”营商环境保障机制,继续给民营企业卸“包袱”、添“底气”、增“活力”,给民营企业家多些人文关怀、多些解惑鼓励、多些组织温暖,在面临非议时主动站出来替大家说话,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及时为大家撑腰,不断提升企业家对荣昌的归属感、认同感,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两并举”即坚持“大中小微个”并举、坚持“招落服留育”并举。市场主体不论大小都必须平等对待,投资者不论钱多钱少都需要一视同仁。不管是上市公司“大总裁”,还是面馆“小老板”,荣昌都是一样的“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区委区政府要围绕企业从招商引资到注册落地、到日常生产经营、到发展壮大等整个链条,健全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迭代升级荣昌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在政策扶持上再加力、在要素保障上再升级、在营商环境上再优化、在企业培育上再提速,着力打造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科研生态、市场生态、自然生态“五大生态”。

“两融合”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产科金人”融合。一方面要推动民营经济在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全面开花”,一方面要大力推动产业链、科技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