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的稻乡综合体举行,主题聚焦“乡村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引来不少关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近年来,浙江各地乡村组团式发展蔚然成风,涌现出众多创新实践。大家普遍意识到,在乡村功能迭代升级的今天,乡村发展亟需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整合,面向市场来谋求共同富裕。但组团式发展绝非简单的物理组合,其本质是什么,如何组团,怎么组建市场化运营主体,与品牌建设之间是何种关系,等等等等,研讨会上,围绕这些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浙江省委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委员、“超级农民”顾益康发出灵魂拷问——乡村振兴依靠谁,同时强调要处理好“新乡人”与“原乡人”的关系。关于乡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上,他重点提到,农业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需要以“农业+”的思维,推动跨界融合,也要重视时尚表达,并强化品牌化经营、数字化赋能对组团式发展的必要性。
浙江省委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则指出,首先要明确“组团是什么、怎么做组团”。在他看来,组团式发展就是新质生产力,是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集成创新,而且能为集体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需要组织化、制度化的创新。此外,组团式发展也能进一步优化乡村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浙江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邵峰表示,组团式发展是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大势所趋,更是集体产权运作方式的重要探索。他强调,组团式发展要关注联合公司与强村公司、运营公司与集体组织、村与村、运营公司与经营主体等四组关系,最后还提出了“组团式发展必然要求品牌化经营”的深刻见解。
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副院长严力蛟表达了四个观点:组团式发展、片区化打造、条带型布局,必然是乡村规划、建设与运营的新要求和新趋势;规划设计单位要适应乡村建设组团式发展的新要求;按照组团式发展思路,运营商和组团式发展的有关村落,应该适应这一新变化;组团式发展的关键是业态如何植入,壮大产业。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从长期助力“禹上稻乡”品牌化发展的亲身经历出发,提出乡村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需要守正创新、聚合发展、文化再生,达成能见度提升的同时,要具备好感度与忠诚度。而永安村品牌口号——“年年稻色新,岁岁永安心”,正是上述观点的生动体现。
腾讯为村共富乡村共创基地负责人王晓雁全面介绍了腾讯“乡村CEO”培养计划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全过程。据她介绍,这一培养业务目前已覆盖全国近180个县域,共培养约6.6万名“乡村CEO”,而即将启动的全国万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将是腾讯“乡村CEO”培养的升级突破。
研讨会上,杭州禹上稻乡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松分享了“禹上稻乡”从一村到八村的过去与现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另外,德清县仙潭村党总支书记沈蒋荣、余杭区小古城村“乡村CEO”雷俏、临平区运河街道区域发展办主任高宇翔,分别就德清大仙潭组团、余杭小古城组团、临平运河组团分别作了组团式发展的经验分享。
最后,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蒋文龙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规模不大,影响却大”,原定50人的规模,光报名就突破了100人,除浙江外,还吸引了来自广东、海南的嘉宾。他认为,乡村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集体经济壮大的重要保障,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就旨在有力推动各地组团式健康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