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河南省副省长李酌赴平顶山市考察,先后到郏县姚庄回族乡的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会客厅、姚庄共富学院等地实地调研。
这三个考察点均位于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该片区也属于平顶山市首批“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先导片区。
李酌一行对乡村会客厅以及平顶山“四季看变化”等和美乡村推进机制给予充分评价和肯定。
今年以来,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以及该片区所属的郏县,连续成为全省、全市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焦点。
姚庄片区特殊在哪?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郏县在片区化推进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片区引领、连成焦点
平原有平原的特点,山区有山区的风貌,丘陵有丘陵的优势和条件。
今年以来,河南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突出“分片推进”的方法论。
平顶山市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河南全省率先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务实有效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这条路径的关键之一,正是片区引领。
2023年8月,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深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实际,借鉴他山之石,反复研讨论证,决定在全市开展“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并在全省率先谋划布局一批和美乡村先导片区,以先导片区为引领,带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整体提升。
2023年9月,平顶山举行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创建答辩会,12个县(市、区)轮流登台,现场晒成绩、找差距、谈思路、作承诺。
2024年1月9日,平顶山市委农办下发关于认定全市第一批“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先导片区的通知,共认定12个,其中包括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
此外,平顶山明确了“立起百村引领之标、形成千村振兴之势、拓宽全域共富之路、迈向城乡和美之境”的总体思路,创新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四季看变化”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春看谋划、夏看推进、秋看攻坚、冬看蝶变,实现了月月有变化、逐季有提升。
而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在平顶山市“春看谋划”“夏看推进”2次现场推进会中,均荣获先进位次,在全市、全县和美乡村建设中典型带动引领作用明显。
跳出姚庄片区,再看郏县全域,同样在全省也是焦点。
近年来,郏县围绕全市“四季看变化”工作要求,按照“系统谋划、示范带动、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以组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系统谋划、镇村同建、融合衔接,统筹做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三篇文章”,成功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河南省美丽乡村试点县”,并在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丘陵片区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姚庄片区特殊在哪
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郏县的位置、角色极为特殊。
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郏县山地占总面积的18.3%,丘陵占总面积的35.1%,平原占总面积的36.8%,洼地占总面积的9.8%。可以说,郏县同时兼具山地、丘陵、平原三类不同类型特色、风貌和条件,成为河南学习“千万工程”县域方案的绝佳“窗口”。
从县域“三农”条件上来看,郏县既是农业大县、粮食大县,也是农业特色产业大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县,一方面承担着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高产巩固县的重任,另一方面,乡村特色产业上,红黄绿“三色”经济成为叫响全国县域标杆。
可以说,郏县同时具备“三农”不同层面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也让郏县成为探索河南学习“千万工程”县域方案的先导“基地”。
在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丘陵片区现场会上,郏县探索出来的浅山丘陵地区乡村建设新路子成为了河南典型。
近年来,郏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与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乡村治理等工作充分衔接,探索了一条浅山丘陵地区乡村建设新路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初步呈现。
而这条新路子中,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是该县典型示范。
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是平顶山第一批“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先导片区,也是郏县唯一的先导片区。
该片区辖6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人口10260人,片区内有传承百余年的茶馆及“八大碗”“老式羊肉汤”“烤全羊”、烧鸡、烧兔、牛肉、饸洛面等独特的茶食风味和回族饮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镶玉”等,片区所在的姚庄回族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整乡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产村融合、富民强村
产业发展是核心,联农带农是宗旨。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不少地区在乡村产业发展上,还存在几个共性难题:
一是县级乡村产业发展资金在统筹利用上,存在散、细碎、撒胡椒面、重复建设、资金投入效益低等现象。
二是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存在规模效应低、带动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难题。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结合不紧密,缺乏有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广大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同步收益、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切实增强产业富民强村效应,是留给“千万工程”河南方案的关键任务。
这方面,姚庄片区把“产村融合”作为片区之“核”,找到了产业富民强村的密码。
在产村融合方面,姚庄片区以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借助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600万元,实施村集体入股、村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将群众自建大棚升级为共富大棚,纳入园区统一规划管理,共建成4座智能化模块大棚、14座连栋大棚、18座巨型日光棚、92座钢架大棚,发展680亩林下经济带,园区面积达1700亩。
该园区所有大棚统一提供羊肚菌菌种、营养袋、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通过手把手传授、全链条服务保障,使企业扩规模、群众见实效、村集体得收益。园区采用专业化管理、订单式销售,每年为周边4个乡镇14个行政村增加村集体经济11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700余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资产入股分股金、土地流转享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参与经营收益金。
除了园区平台,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围绕“强村”也有系统探索。
这方面,该片区打破传统农村集体合作组织经营渠道、人员限制,重构经营主体,片区6个村全部成立强村公司。其中,仅三郎庙强村旅游有限公司承办的樱花节、音乐节两项活动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余万元,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产业,不能片面依赖重投资,如何盘活沉淀、沉睡的乡村资产,也是篇大文章。
这方面,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盘活闲置资源,将寿茶忆民宿、游客中心等房屋微改微调,为姚庄共富学院、乡村会客厅提供办学办公场地;唤醒“沉睡”土地,新流转土地300亩,用于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建设;利用空闲宅基地,以入股、合作等方式,为“三郎妙境”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乡村会客厅+共富学院
以思想之变引领发展之变,以人才之强赋能发展之强。
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打开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干部群众的能力作风?
10月15日上午,平顶山举行全市和美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培训班开班仪式。平顶山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等出席仪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开班仪式举办地为姚庄共富学院。
姚庄共富学院选址于郏县茶食姚庄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内,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落地乡镇、专题聚焦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乡村人才培育基地。
姚庄共富学院特殊在哪?
首先特殊在人才培育模式上。
姚庄共富学院围绕“国家、省里有导向、有需求;平顶山、郏县有优势、有题材,姚庄有场景、有经验”的办学目标,秉承“学模式学经验,重实践重实操”理念,邀请国内知名“三农”学者、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等作为导师,设置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基层治理等专题课程,遴选 12 个实践教学点和 32 个实地场景,采取“理论+实践”“田间+地头”“情境+互动”多元化授课方式。
其次,特殊在聚焦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主题。
姚庄共富学院紧紧围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要求,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不断优化实训模式,持续完善配套功能,聚焦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和各类“新农人”,孵化培育乡村共富带头人队伍等,全力打造服务基层一线乡村人才培育基地。
第三,特殊在智库赋能上。
今年7月,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郏县与有关单位联建“乡村会客厅”,致力于探索具有鹰城特色的“乡村会客厅+片区+强村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为“千万工程”河南实践贡献鹰城力量、鹰城方案,而姚庄共富学院正是乡村会客厅探索赋能培育乡村人才新模式、新路径的关键载体。
截至目前,该学院已培训的学员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主管副职、五星党支部村支书等300余名,学院运营主体郏县强村旅游有限公司实现增收54万元。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