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新的高度,通过脱贫攻坚战,我们成功实现了历史性减贫,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已经不再仅仅是解决农村“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向着“好不好”的方向转变;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瓶颈或者说是突变期,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人民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既是人民期盼,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学科融合创新、行业协同发力、城乡融合发展,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
如今,从江浙、北上广深等地的乡村振兴实践看,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产业生态的变革和城乡融合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追求、审美品位,逐步构建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当今,数字、智能、生物、太空等科学技术加快创新,促发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其发展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我国乡村产业看,已从传统农业时代转向产业行业深度融合、集群集约、高质高效、绿色生态、智慧数字;从乡村建设看,已从基本温暖安全型转向多维高品质需求、生态环保、健康舒适、精美精致、智慧现代;从乡村治理看,已从人为治理提升到人为+信息智能、区块链治理、行业协同、城乡互补、全域一体、同质同标、和美和睦新阶段,对业态发展和产品品质、生活品质提出了新需求。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院校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高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院校作用尤为重要,可谓正当时。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发挥高等院校作用?
一是高校职校同向着力。首先,坚持学为所用的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师生厚植爱农情怀,学习为民所用,为振兴而为;其次是高处着想、实处着力。高校的教学科研既要有瞄准前沿性的眼界,努力培养开拓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又要紧密与职校联合,培养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形成高校职校同向着力,科研成果和创新者、操盘手同时出战、相互受益的新局面。
二是科研实业协同发力。科研成果形成产品、品牌才更有生命力,学校既要做好基础性教育和前沿性探索,更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事业发展需求,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适当采取订单式等与实体企业协同发力办学、办企业等培养学生的方式。
三是政府市场共同合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政府市场合力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教育、科研成果和人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是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应遵循的内在逻辑和有效方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是各级政府应当努力做好的工作。
下一步,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将聚集更多高校职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力量,探索更为有效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和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为乡村建设提品质、为乡村治理添智慧、为城乡居民和学子们内生动力拓渠道,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晓山(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