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福建福州连江县:科技赋能让“蓝色粮仓”更丰盈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李丽颖 陈楠
  • 2024-11-19 21:13:22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地处闽江口北岸,坐拥碧波,仿若海洋明珠。这里海域面积广袤,汇聚了“山、海、泉、江、岛、湾”等多样景观,物产丰盛,天然水产品的种类超过500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连江县具备了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有利条件。在海上牧场,海带、紫菜随风摇曳,鱼、虾穿梭其中,贝类琳琅满目,富含各类优质蛋白。2023年,连江县渔业产值高达306.85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

连江县全力推进官坞国家级良种基地建设,累计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0份,通过鉴定审核入选国家作物种质库36份,拥有鲍鱼良种育苗0.8亿粒,创造产值约1亿元;三倍体牡蛎苗种培育数量达1.2亿壳,创造产值约3000万元;还有精心培育出的“黄官2号”海带新品系……农产品“三品一标”数量达到50个。

在连江县实施水产种苗培育创新工程的引领下,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深入合作,成功创建国家海带种质资源库,培育了“黄官2号”“闽优1号”等海带新品系。日前,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公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名单,将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命名为“国家级福建连江海带良种场”。

30多年前,福州的鲍鱼养殖业还是一片空白。1987年起,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村建立起海珍品基地,开启了鲍鱼育苗的征程,第一只“福州产”鲍鱼就此破茧而出。经过30多年的砥砺前行,如今福州鲍鱼产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位居全国第一,而连江鲍鱼产量更是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福州鲍鱼产业的中流砥柱。

2019年,全国最大的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在苔菉镇正式启用,其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重量约1000吨,年产鲍鱼40多吨,就像一座海上的“智能城堡”。它具备风力发电功能、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和自动增氧功能等,时刻守护着鲍鱼的生长环境。11月7日,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福鲍1号”凭借其卓越性能入选2024年鲍鱼产业新装备创新成果。

而在连江县定海湾,还有一座全国首台半潜式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1号”。其不仅配备了自动投喂、捕捞设施,如同贴心“管家”,还配置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5G通信基站等高科技设施,拥有“智慧大脑”。各种信息和参数实时呈现在屏幕上,可以轻松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渔业养殖。与传统网箱7~8米的养殖深度不同,“闽投1号”采用先进的海工平台半潜式结构设计,抗风浪能力超强,养殖深度可达25米。由于它离岸较远,海水的溶解氧含量更高,其大黄鱼的品质比传统网箱养殖的成品鱼更优。

此外,连江县大力推进养殖海权改革,制定《连江县海权改革增量扩面实施方案》,畅通海水养殖融资渠道;出台《连江县加快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奖补对象、标准和详细措施,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连江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修编发布,依法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256本,发证面积达10628.4公顷,真正做到应发尽发,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作为海洋资源丰富的大县,连江县以“用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为指引,积极探索,投放了11台(套)桁架类深远海养殖平台,在全国县级区域中位列第一。其养殖水体达17.75万立方米,水产加工企业突破100家,每年产出的优质鱼类接近2000吨,年产值达100多亿元,正稳步推动海水养殖向智能化、生态化、集约化、规模化大步迈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陈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