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总粮食产量的77%,生产经济作物产量总占总量90%。所以说,灌区对确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10月20日,在第四届节水论坛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高占义在演讲《灌区现代化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时说。
我国一直持续重视灌区的建设和发展。从1949年-1980年期间的大规模灌区建设,从1980年以后的改革深化改革,因缺水而实施的节水改造,从2000年以后的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整个灌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
“从总的来讲,灌区给农业供水、生态供水,现在又是缺水的情况,就是要实现对水精细化的管理。”高占义解释,从黄河流域来看,灌区水一般是引黄河水,还有当地的降水,黄河的水有不确定性,如何在不确定性当中最大可能地把资源调动好这是一个问题。
高占义认为,现在灌区的发展走到新阶段是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并举,水利部推出数字孪生灌区实践建设,用先进的手段进一步提升灌区管理;“十四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动农业水效综合改革,靠各种措施来提升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基础。
高占义介绍,灌区现代化建设从感知开始,用多少水,有多少水,作物不同生产环节需要多少水,把不同的生产阶段水作精准的预测和分析。数据分析之后,怎么样做才能使每一滴水生产出最多的粮食灌水效率最高?这就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有感知、预测、预告和智慧化的决策,最后对整个灌控水就是闸门泵站实现深度化的调度,及时的反馈信息,依据信息及时作出调整,做到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在水利上的运用,把过去最难管的,只能靠人工管的,都变成靠现代化的技术,都能精准地预先感知、预先设计、预先计划,做到可持续实时的调度。”高占义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