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突破25万架——航空植保为农业插上科技“羽翼”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王腾飞 陈楠
  • 2024-11-26 18:17:44

11月23日,在第38届中国植保“双交会”期间,2024年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新起点 新作为”年会暨第三届航空植保应用技术交流活动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联盟成员单位,航空植保与农药管理、教学、研发、推广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会议,交流航空植保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实践情况,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遥遥领先——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居全球首位

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发展迅猛,已成为“虫口夺粮”保丰收的重要依靠。在本届植保“双交会”上全国农技中心最新发布的数字显示,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26.7亿亩次,均较去年增长近25%,稳居全球首位。

黑龙江是最具代表性的省份。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林正平研究员介绍说,2015年以来植保无人飞机在黑龙江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保有量达3.9万台,作业面积5.6亿亩次,行业市值接近40亿元,十年累计作业面积超过17.6亿亩次。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作业面积、无人机航化除草三项指标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目前植保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黑龙江省农业作业,应用比例从3.4%已提升到94.3%,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水田播种、施肥、防病虫、除草以及旱田中后期病虫防治作业,已达到高度依赖,目前已覆盖水稻、玉米、大豆等全部主粮作物。

中国农业大学何雄奎教授对植保无人飞机的发展与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介绍说,中国植保无人飞机发展到现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双目视觉等多源传感信息融合,避障、绕障技术趋于成熟,实现昼夜全时域作业。植保、撒播、吊运等功能持续丰富,植保无人飞机升级为农用无人机。当前大田植保无人飞机趋近饱和,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第二阶段。果园植保无人飞机应用技术逐渐成熟、丘陵山地应用面积持续增加。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农业技术能够拿得出手的,植保无人飞机绝对是其中之一。希望中国的植保无人飞机和药剂能够走出国门,在全球植保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表示。

成绩显著——联盟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回望10年发展历程,我国的植保无人飞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植保到播种施肥、从混乱扩张到逐步规范,这离不开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于2016年5月,从最初的11个成员如今已发展到208个成员。联盟始终秉持着产学研推的技术创新机制,组织汇聚产学研推等各方力量,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和作物特点,在新疆、吉林、辽宁、海南、山东、黑龙江成立省级分联盟,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农业农村部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开展航空植保关键技术研发。针对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高效防控的需求,联盟联合农技中心组织开展了43次全国飞防联合试验,明确植保无人飞机施药的药剂、助剂和参数选择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问题。

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志国介绍说,围绕“人、机、技、剂、法”等五个方面,联盟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以项目促进产学研融合,通过联合攻关,使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从航模“玩具”变成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工具”;二是以理论推动施药技术发展,研发了适用于无人机施药的超低容量液剂、微小颗粒新制剂和系列飞防助剂,为病虫害防治研发“良剂”;三是以全国联合试验推动施药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农业丰收开发“良技”;四是以促进我国航空植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推进各层次标准制定,目前一共有81个相关标准,为航空施药安全寻求“良法”;五是以促进我国专业化服务为目标,开展无人机飞手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农业发展培育“良才”。

同时,联盟在突发暴发灾害的应急防控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在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动下,连续8年举办国际精准农业航空会议,承办FAO和“一带一路”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技术国际培训班,为提升大国形象作出了贡献。

直面挑战——多方发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发展迅速成绩喜人,但行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亟待正视问题,补齐短板,进一步规范完善,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这一点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业质量下滑、低价竞争、施药技术不完善、作业质量监管滞后是航空植保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无人飞机保有量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多,飞手数量越来越多,安全风险越来越高。一方面飞手大都是临时招募,带机参与,会导致作业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作业质量。另一方面,植保无人机一味大型化,在作业场景越来越复杂的现状下,应用效果严重受限。此外,作业质量监管体系滞后,到底由谁来监管、如何监管、监管评估标准是什么,目前仍不明晰。

对此,与会专家建议,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飞手的培训,提高飞手的相关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无人机施药技术的研发集成,特别是安全有效的减飘技术,如药肥同施、粗滴喷雾等;完善作业监管体系,推进第三方监管。

飞行智能但喷洒不精准、除草剂施药飘移药害频发、环境与非靶标作物风险高是航空植保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对此,会议指出,应加强航空植保施药技术系统化研究,包括建立植保无人飞机雾滴沉积分布模型、开展植保无人飞机作业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以及地面设备与植保无人机协同作业研究等。在此基础上修整和完善法规和标准,优化植保无人飞机价格与补贴政策,并加强人、机、剂、技、法等系统化研究,进一步促进航空植保健康发展。

同时,扩展植保无人机在除了植保以外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农田信息管理、作物表型监测、智能巡田、撒播和吊运等,也是航空植保未来发展的方向。

乘势而上——开拓新蓝海谋划新作为

植保无人飞机是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方向。站在新历史起点上,航空植保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新形势、培育新动能、开拓新蓝海、展现新作为?

“当前,我国植保无人飞机行业正处于由‘行不行’向‘好不好’‘规范不规范’转变的关键期,要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必须加快培育新动能。”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表示,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期,加强植保无人飞机软、硬件技术攻关,在关键部件研发、精准施药、防飘减飘、大数据遥感、定点喷洒、标准建设、行业自律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国内行业发展瓶颈凸显、价格竞争愈加激烈,亟需开拓国际市场新蓝海。魏启文建议,要全面加强标准建设、品牌建设和规则建设,强化国际交流合作、稳步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外标准制定,推进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产品与技术出海,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同时,要充分发挥联盟合作、交流和共享平台的作用,把“产学研推”各方资源整合起来、把力量集中起来,在项目申请、产业创新等方面攥指成拳、形成发展合力。在施药技术方面,要以粮食作物全生育期施药和果树作物精准施药为重点,强化精准施药;粮食单产提升方面,要积极融入“五良”集成,推进“无人机+”建设,持续提升植保、播种、施肥、化控技术水平;规范发展方面,要引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规范化建设和飞手培训、监管,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

“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视,航空植保的又一个鼎盛期即将到来。”联盟理事长王志国在会上表示,接下来联盟将在植保无人飞机喷雾系统创新、撒播系统研发、多元融合药剂剂型优化、基于病虫害发生部位的施药参数匹配等方面开展深入技术创新研究。

针对目前社会化组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过程监管和作业质量智能评价效果不佳,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平台等问题,联盟将整合产业数据信息和技术优势促进智能、可视化植保无人飞机全国施药监管系统建立。此外,联盟还将整合产业优势力量培育航空植保服务国际化品牌,引领我国农业服务企业出海、无人机出口、农药出口。同时开展国际技术培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陈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