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村支书退下来后,亟需有文化、观念新,有思想、敢作为,有激情、干劲足的年轻一代顶上去。他们更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是乡村振兴的希望。”2021年重庆忠县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乡村涌现出不少年轻的村支书,其中一部分是“90后”,当时退下来的老村支书这样感慨。
村(社区)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这些年轻村支书是如何当好“领头雁”,带领“雁群”高飞的呢?近期,记者走访了3名“90后”村支书,倾听他们扎根基层的奋斗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李志勇
出生年份:1991年
职务:忠县白石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要让村子变个样儿”
山高沟深,云雾缭绕,海拔200至700米。山下土地分散,山上梯田密布,一条硬化的主公路绕着山腰爬上山顶。这里,就是白石镇华山村。
“90后”村支书李志勇就出生在这里。2012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他在外做测量工作,两年后回到华山村,先后担任综合服务专干、村委会主任,2021年3月任村党支部书记。
前些年,村里除了有2700多亩笋竹能为村民带来收入外,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担任村支书后,李志勇暗暗发誓:要让村子变个样儿,让村民增收。用他的话来说,虽然华山村地理条件不优越,但只要肯干敢拼,一定能“绝处逢生”。
2022年,李志勇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动9个村民小组利用复垦地块种植藠头30余亩,但因技术不过关,藠头表面发青,销售遇冷,只卖出一个村民小组种植的藠头。
“第一仗”打下来,李志勇有些受挫。虽然村民没有责怪他,表示来年还会继续种植,但李志勇心里很过意不去。他向村里的老前辈和负责收购的企业负责人请教,终于找到藠头发青的原因。
2023年,李志勇又动员村民将耕地补足地块和整治后的撂荒地利用起来发展种植产业。这次除了藠头外,还种植了200亩白米椒。这一年种植的藠头因土地肥力不足,产量较低,但品质较好,最终均以高于保底收购价售罄,基本实现盈亏持平。同时,白米椒获得丰收。
今年,家家户户又种上了藠头。“每亩产量6000斤左右,按每斤2元计算,能收入3万多元。”六组村民李绍华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他家今年种植3亩多藠头,每次见到李志勇,都会拉他到地里看一看。
由于地势所限,华山村几乎不能采用机械化耕种方式,种植成本相对较高。“我们只能差异化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李志勇说,今年村里打算试种200亩二荆条,还与一家中药材商签订了购销协议,发动群众种植板蓝根200亩,眼下已平整完土地,11月下旬就可种植。
李志勇发现,许多住在山下的人经常上山找村民购买土鸡、土鸭和蛋类等农产品,便萌生一个想法:利用网络帮助村民销售更多优质农产品。他和几个村干部一商量,本土人才岳小燕表示愿意学习直播带货。
“经过前期培训和练习,我们准备近期开始直播带货,帮助村民将农货销往全国各地。”李志勇说,发展产业的路上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希望。
人物档案
姓名:叶华
出生年份:1991年
职务:忠县拔山镇午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田地不能闲,我来兜底种”
戴着眼镜,不善言辞。“90后”村支书叶华最初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书生气十足的学生模样。
“他其实是个‘拼命三郎’,不仅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产业,还带头种植水稻。”拔山镇午阴村第一书记谭健先笑着说。
2013年,叶华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进过企业、干过工程。2016年,他回到拔山镇午阴村,先后任综合服务专干、村党支部副书记。202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午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虽然脱贫后村里发展了藤椒产业,但群众持续增收仍是个问题。
叶华接任村支书后,恰逢藤椒产业遇冷,便决定发展青菜头和油菜产业,因为这两项产业投资小、周期短、风险低、见效快。2023年上半年,村里种植的近200亩青菜头、300亩油菜丰收,村集体经济账上多了两笔收入。
今年初,村里引进一家农业企业,种植300亩南瓜。企业负责人有种植技术、有销售渠道,叶华与他商量,村集体跟种100亩,请他指导技术并协助销售。几个月后,南瓜丰收并销往外地。
去年下半年以来,午阴村整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今年上半年项目完成后,一些整治出来的较为偏远的田地却无人愿意耕种。
叶华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村民不是不想耕种,而是觉得种田的收入不如在村集体产业基地务工来得快。叶华感慨:乡村产业发展变革,让群众的思想也有了变化。
“刚整治出来的土地如果没人种就是浪费,迟早又会长满杂草变成撂荒地。既要带着群众干,也要干给群众看。田地不能闲,我来兜底种。”叶华下定决心。
虽已过农时,但叶华还是四处找来剩余的秧苗,从未参加过农业种植的他请人插满了近200亩水田。本不指望丰收,没想到秋收时竟收获7万多公斤稻谷。“明年我还会接着兜底种。”叶华表示。
眼下,正是农闲时节。叶华本以为可以轻松一下了,但最近收到一个好消息:有企业愿意到午阴村发展500至1000亩中药材产业。
“我们又有得忙了!”叶华乐呵呵地告诉驻村工作队队员。
人物档案
姓名:周锐
出生年份:1994年
职务:汝溪镇南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不会就学,干就干好”
这几天,汝溪镇南垭村党支部书记周锐总是失眠。今年,南垭村除发展200多亩青菜头产业外,几乎没有实施其他产业项目。原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因为管理不善,收入不理想。他在思考,村集体经济到底该如何发展?
周锐明白,产业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没有产业,村民收入从何而来?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乡村振兴从何谈起?“天天都在想如何因地制宜搞产业促发展,但又不断告诫自己要考虑成熟之后再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周锐说。
“说心里话,我当时不愿意来,主要是怕干不好,辜负了镇领导的信任和全村群众的期望。”周锐是今年5月底才到南垭村担任村支书的,原来的村支书调至另一个村任职。此前,周锐已先后在汝溪镇七树村、九亭社区、镇江社区任职村(社区)干部五六年。
上任伊始,周锐挨家挨户走访党员群众,笔记本记了几十页。他还未来得及细细梳理和认真思考,防汛工作和森林防火工作便压到肩头。连续两个多月,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里,偶尔回家一趟看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后,又匆匆赶回村里。
南垭村有一片100亩左右的李子林,已经开始挂果。但村里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便在林中培育了20多万株桐树苗。由于信息不对称,误将油桐栽种为山桐,导致树苗一直没能销售出去。占着土地不生金,村干部和群众都很着急。周锐托人打听、网上搜寻,终于联系到一家企业,对方承诺按每株0.4元价格近期前来收购。
土地腾出来后如何发展?周锐和村组干部一番合计后,打算连同周边的4口山坪塘一起,打造集赏花采果、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李子园。说干就干,周锐在积极向上争取配套发展资金的同时,又联系朋友送来石灰对山坪塘消毒。
“南垭村的几名村干部都是‘90后’,平均年龄27岁,是全县最年轻的村干部队伍。”汝溪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南垭村的几个村干部有热情、有激情,敢想敢干、立说立行,群众认可度高,今年很多工作指标较往年都靠前。
“既要自我加压,又要变压力为动力。咱们有年龄优势,不会就学,干就干好!”周锐的话语响亮有力。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