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罗顺荣是一名芦笙乐器制作传承人,他一直坚守着传统技艺,用巧手赋予竹子和葫芦以生命,打造出能吹奏出美妙音律的芦笙,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文化。
走进勐佑镇习谦村罗顺荣家,罗顺荣正在精心挑选优质的竹子和葫芦,并进行细致打磨、钻孔、组装、调音……一道道复杂而精细的工序,将原本普通的材料逐渐变成造型精美、音色悦耳的乐器。
罗顺荣在加工做芦笙用的葫芦。
“芦笙是我们民间老辈子人传下来的一种乐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跟老人们学做芦笙,现在大家都喜欢‘打歌’,‘打歌’更是离不开芦笙,我要把我们这个芦笙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在制作过程中,罗顺荣偶尔还会接到顾客的电话,咨询芦笙制作进展以及芦笙的音色、音准调试情况。
“我家这个芦笙不但在家里卖,我还开直播在网上卖,全国各地都有人来买,现在是一年到头做都不够卖,忙不过来。”
不仅如此,罗顺荣的妻子在赵彩红参加了凤庆县开展的“全脱产”进校园证书式电商班培训后,掌握了直播技巧,成为一名网络主播。现在正在镜头前介绍自家的芦笙,时不时还会和网友网络连麦,咨询网友的购买需求。
罗顺荣和顾客进行芦笙演奏交流。
由于罗顺荣的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芦笙深受乐器爱好者的青睐,很多顾客等不到发货就直接上门收购,近距离与老师傅探讨芦笙的制作过程。
王志超是一名芦笙爱好者,他非常喜欢,专门上门跟罗顺荣学习:“我也是一个芦笙爱好者,平时也喜欢音乐,他家的芦笙吹着相当轻,声音相当清脆,音相当准,随便吹一首都是脆生生的,这回是第二次来了,我定制的货他还赶不出来,他家的生意是当真好。”
近年来,习谦村村两委积极帮助村民建设家庭作坊,推动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勐佑镇习谦村党总支书记杨明庄介绍:“对于罗顺荣家,我们村两委首先是支持他们参加电商培训,另外还帮助他们进行各种渠道的宣传,他家单独卖芦笙每年的经营性收入已经有15万左右。”
作者:张鹏飞 杨尚清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