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主办的第二届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行。据了解,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765亿立方米,通过水源置换、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复苏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补水118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5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
论坛上,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30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国家水网·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探讨现代水网创新发展,共同推动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水利部锚定国家水网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聚焦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攻关,数字赋能重大工程运行管理和水网调度成效显著。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安南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汇聚更多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水网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通一条具有南水北调特色的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的实践路径,努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
关于南水北调的后续建设,汪安南表示,目前中线后续引江补汉工程进展顺利,已有4台硬岩掘进机(TBM)下线,首台TBM“江汉先锋号”已开始步进;东线后续工程、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王浩、康绍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庆峰分别在主论坛作主旨报告。2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南水北调‘三个安全’”“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水能融合与国家水网绿色发展”“数字孪生与国家水网智能化发展”等四场平行论坛主题,交流探讨科技创新成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见习记者 鲍捷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