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之前是晒盐制盐的盐田,2005年起实施盐田废转后,截至2021年,我们共完成垦造耕地7000亩,复垦新增耕地5223亩,是舟山乃至省内规模最大的盐田复垦项目。”浙江省岱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西南部,走进园区,记者看到一片片种植着西兰花的郁郁葱葱的耕地,各类无人驾驶的农机及自动喷灌设备正在田间井然有序的运行。
“我现在一个人管7000亩地,这在我的老家是无法想象的。得益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动动手指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帮我干活儿。”浙江农资企业岱山项目负责人周理达告诉记者,说着他便向记者演示了起来,“这个无人机是多光谱成像,可以根据植被的茂密程度分析出长势情况,再将数据传输进植保无人机,就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精准施肥,在用农药方面也是如此。”随着他熟练的操作,记者看到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去往设定的区域进行作业。
据了解,岱山县立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以火箭盐场区块为核心,运用无人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新质生产力建设“未来农场”,实现农田墒情、虫情、病情、气象、土壤环境等信息实时掌握。建设250亩智能温室,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应用温室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及数智管理系统技术,人力用工减少70%以上。目前园区在用的各类无人农机达到40余台;各类农情监测设备达30余种,分布在园区各个角落。
此外,岱山县还做了两件突破性的尝试。由于本地可用水资源短缺、蓄水工程规模有限,在2400亩水田区域实施20千米低压管道灌溉,减少水源到用水点的输送时间及蒸发量。结合应用设施农业雨水收集循环利用、节水灌溉、零排放节水新模式,使水资源利用率从70%提高到85%以上,实现盐碱水的综合利用;采用试点“稻+”模式,探索引进稻虾、稻蟹、稻鱼共生等“稻+”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利用青蟹—害虫—排泄物—稻田的食物链关系,构建生物循环过程,有效提升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据介绍,2023年稻—虾、稻—青蟹共生产值为4000元-5000元/亩,比较纯种植水稻小麦亩均收益将近翻高出近一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 郑力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