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而生的雾凇,似万千梨花绽放,把整个江岸装点成了人间仙境,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沉醉其中,纷纷与雾凇美景拍照打卡。
游客在雾凇岛景区拍照留念。
游客在雾凇岛景区拍照留念。
近日,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指导的“镜观·大东凇情雪韵”中央媒体走进吉林市新闻摄影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记者跟随采访团队来到了雾凇岛景区,目睹了上述场景。雾凇岛景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因地势较低,江水环抱,冷热空气交汇,冬季几乎天天有雾凇,又因岛上树形奇特,树茂枝繁,形成了独特的雾凇景观。
韩屯村村民在景区内摆起摊位做生意。
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景区在建设冰雪大世界、高山瀑布等景观的同时,不断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了乌拉历史文化展馆、民俗“商业街”,萨满舞表演和东北大秧歌,让游客近距离欣赏民俗文化,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狗拉雪橇、雪地摩托等项目让游客充分体会到娱雪的乐趣,现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左右。
如今,冰雪旅游已经成为吉林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升温的冰雪经济不仅拉动了当地的冬季旅游市场,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烤红薯,新鲜热乎的烤红薯……”一阵吆喝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随着景区客流量逐步增加,周边村民也在景区内摆摊卖起了农产品和饭菜,方便游客就餐、购买特产的同时,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我是土生土长的韩屯村人,现在家里有15亩地,一年种一季玉米。景区是每年12月初开门营业,我就趁着冬闲来做做小生意,卖烤红薯和冰糖葫芦。景区对附近的村民都免收摊位费,现在我一天能挣300~500元!”韩屯村村民胡博对记者表示。
而在韩屯村另一位村民李红的摊位上,记者看到了腌渍雪里蕻、腌酸菜等特色农产品。“白菜和雪里蕻都是咱自己家里种并且加工的,像腌渍雪里蕻是6元一斤,几乎每天都能卖光,特别受游客欢迎!”
龙潭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做生意外,韩屯村不少村民还开起了家庭旅馆和民宿,游客还可在村里体验满族传统习俗,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品尝着满族小吃,与热情的房东唠着满族的习俗典故,沉浸在地道的满族生活氛围里。
随着吉林省各地滑雪场全面开板,滑雪爱好者们纷纷赶到这里,感受冰雪的魅力。记者注意到,滑雪场和滑雪度假区已逐渐走出“门票经济”的单一模式,在持续拉动餐饮、住宿消费的增长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在万科松花湖滑雪度假区,虽已是晚上7点,但前来体验“夜滑”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我们度假区一共有37条优质雪道、5条国际雪联认证雪道、8条魔毯,每小时运力达22000人次,能同时满足10000人滑雪。除此之外还配套有酒店、商业小镇、餐厅等,所以设备维护、缆车服务、雪场教练、前台接待等岗位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市场部媒体负责人赵冰表示。
赵冰表示,以缆车服务为例,目前度假区共有多条缆车索道,每条索道又分为若干个小站,目前有100余名农户在此务工,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游客上下缆车、解决突发情况等。“这一个雪季将从今年11月下旬持续至明年3月下旬,这段时间也正是当地的农闲时节。等到雪季结束,这些农户正好又回到村里务农,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有事干、有钱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文/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