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力与美的象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斜拉桥上的五座主塔。它们以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展现了技术突破与美学设计的完美结合。
总台记者 王思元: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主跨700米的双塔公路斜拉桥高栏港大桥的桥面上。
从空中俯瞰,“小蛮腰”主塔的设计线条灵动,塔的底部直径18米,中间最细位置8.5米,塔顶直径11米,整个设计风格以“圆”为主基调,追求极简、优雅的建筑风格,实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 李强:采用“小蛮腰”的设计,美观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我们注重功能性。在黄茅海海域,台风多发。“小蛮腰”的独柱塔,它的截面是非常小的,抗风能力是强的。
总台记者 王思元: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挑战之一就是主塔建造,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并从技术上进行突破?建设者们面对这样特殊的设计结构,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建设方介绍,在建造过程中,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应用了大节段钢筋部品化拼装,这种模式改变传统的钢筋散绑施工工艺,将钢筋划分为不同节段,后场预制,前场拼装。不仅将安装精度严格控制在5毫米以内,还大幅提升了建设速度,仅用两年时间,五个“小蛮腰”主塔就在海上成型了。而在桥墩的设计上,建设团队首次应用了整幅式TY型桥墩,既提升了防撞能力,也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