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万千蝶变乡村行 | 四川仪陇:冬麦生 柑橘熟 产业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张艳玲 朱怡
  • 2024-12-11 15:18:13

12月4日,“万千蝶变乡村行”2024中省媒体采风团继续北上,来到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大雪已过,我国北方农村陆续进入猫冬模式,但仪陇的乡村却一点儿没有闲下来,不久前播下的冬小麦已经没过脚踝,漫山遍野的柑橘挂满枝头,果农正在园子里忙着采摘,乡村产业欣欣向荣。

双胜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采风团到达双胜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时,天空已下起蒙蒙细雨。雨滴轻轻地冲刷着冬小麦的嫩芽,露出娇滴滴的绿意。“该园区属于南充市级园区,是仪陇县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样板的核心区。2023年,入园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以上,增长8.9%,成果喜人。”仪陇县农技植保中心主任王明文说,近年来,园区探索并推广了合作社统筹生产管理,占7成种植收益;农户全过程参与,占2成种植收益;以及村集体协调农户将土地无租金进行流转生产,占1成收益的“721”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不少群众加入。现在,园区已全面实现了“宜机作业、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话音刚落,王明文已走向田间,提醒大家紧跟他的步伐。“这里种的是征集到的28个优良小麦品种,目前正在进行集中展示,为的是给明年下半年全县的小春播种筛选出合适品种。”对于园区内的小麦品种,他如数家珍。他介绍,今年全县共种植冬小麦18万亩,预计明年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吨粮田”目标有望达成。

“我们不仅抓稳了‘粮袋子’,还捧起了‘果盘子’,全县近8万亩柑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庞毅介绍,双胜镇果园村是当地柑橘产业的明星村,其探索的“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业主带动、干部跟班、村民拥护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全镇2800户农户发展柑橘产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拥有4000余亩柑橘园的种植大户梅仕中,就是靠着柑橘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代表之一。11年前,他从眉山来到仪陇,在当地发展并推广柑橘种植技术,带动不少村民发展产业。最近,他正忙着在果园里搭建100亩防冻大棚。梅仕中告诉记者,为确保晚熟柑橘能在霜冻季节顺利过冬,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银开展防冻大棚试点工作。现在修建大棚很划算,每亩可领取4700元的补贴,算下来,每亩能节约近三分之一的成本。

采风团正在参观仪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

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仪陇县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契合农民生产服务需求。现已建成1处县级中心、6处分中心以及37个服务点,形成了“1+6+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仪陇县农业综合管理指挥调度系统,采用“政府+农业企业+合作社+业主”的模式,实现县、乡、村、社的耕地信息、基础设施、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撑现代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聘请市、县两级果树技术人员或企业专家下乡开展知识讲座和现场指导,让科学种植模式扎根于农户心中;还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农业政策、气象等信息,了解业主需求,及时提供生产服务。

如今,仪陇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足,有了“德乡仪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出“大山香米”“元勋桔橙”等1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有3个品牌进入到省级农业品牌目录。2023年,仪陇县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称号。“未来我们这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庞毅说。

作者:朱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