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小蚕窝”推动桑蚕产业转型升级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祖爽
  • 2024-12-12 09:50:13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多地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产业。如今通过科技赋能,这一产业迎来转型升级。12月5日,记者在广东广州市南沙区举行的"蚕丝蛋白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暨蚕窝产业集群成立仪式"上获悉,我国科学家已成功从蚕茧壳中分离出大分子丝胶蛋白、丝素短纤维和小分子蚕丝胶蛋白液。这三种原料深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有望形成万级亿产业集群。

蚕窝产业集群签约仪式现场。

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丝绸的发源地,目前我国蚕茧年总产量约72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丝绸产品。桑蚕产业和丝绸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如今在新时代又迎来了产业转型的新机遇。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成就了蚕丝蛋白多领域发展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桑蚕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小小蚕茧中还蕴藏着哪些发展动能?中科国思生命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蚕窝产品发明人邵辉给出了答案。据邵辉介绍,他带领科研团队,运用新科技从蚕茧壳中分离出的大分子丝胶蛋白可以开发出高端食品——蚕窝。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以大分子蚕丝胶蛋白干片为原料的蚕窝产品诞生,并在2022年12月产品通过贵州省卫健委的食品标准备案,在贵州安顺实现量产。

邵辉表示,蚕窝与燕窝同属动物唾液蛋白,口感相似,但同比例的蚕窝所含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营养指标高出燕窝5~7倍。燕窝现在全球市场每年有超过3000亿元的销售额,而蚕窝则刚刚兴起,商业前景可期。

据悉,目前蚕茧自主知识产权储备工作已经完成。中科国思公司研制出"蚕窝"产品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和SGS国际食品标准检测,蚕窝制造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这意味着以蚕窝为代表的新一代桑蚕产品,实现了蚕茧从穿到吃的革命性升级。

开发蚕桑产业,还需要龙头链主企业整合资源。当日会上,由国家桑蚕丝绸科研机构、丝绸品牌企业、桑蚕主产地区代表等组成的"蚕窝产业集群"正式揭牌成立,并宣布落户南沙。国内桑蚕主产区石泉县、宁南县、祥云县、长春九台区的政府部门及企业代表与产业集群签订了协作协议。据悉,集群将引导全国各地的蚕桑主产区加工出蚕窝初级原料,统一运至南沙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依托南沙港口销往全球市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出席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产业集群揭牌仪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