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黑龙江东宁:食用菌产业掀起冬季生产热潮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岳海兴 汪宇
  • 2024-12-13 10:41:08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在各厂区接连响起,黑龙江省东宁市多家菌包厂全面投入生产工作中。日前,记者在东宁市东宁镇万鹿沟国投菌包厂看到,这里已全面开工投产,正开足马力加快菌包生产,全力保障菌农需求。

生产车间内,现代化机械设备排列整齐,工人们在半自动化生产线上不停忙碌。从菌料装袋开始,历经接种、制种直至养菌,各个环节都精准规范,分工明确。各车间紧密配合,全力确保菌包的高质量产出。

菌包产业的蓬勃发展,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为东宁带来了无限生机,真正实现了从“冬闲”到“冬忙”,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握紧了致富的“金钥匙”。

“在生产原料方面,选用优质纯柞木小杆锯末颗粒当作基础原料,严格控制菌包规格,高度不低于23厘米,重量不低于3斤。”万鹿沟国投菌包厂负责人介绍。依靠先进设备与科学管理,其日产量高达12万包,年产量预计可达700万至800万包,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拿下650万包的订单量。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增强了经济实力,还切实惠及了村民。该厂为该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使得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东宁市食用菌产业从传统的栽培方式到现代化的科技创新,逐步构筑起产业发展的规模比较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产业链增值优势、营销渠道优势和品牌价值优势。众多菌包厂相继投入运营,突破了以往家庭式小规模黑木耳生产模式的限制。以往分散、低效的家庭生产模式逐渐被规模化、专业化的企业生产所取代,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业链得到优化升级。从菌种研发直至产品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朝着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稳步迈进。

东宁市的食用菌产业,特别是黑木耳产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年均栽培量达到约9亿袋,产值超过30亿元。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有效支撑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东宁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加速了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作者:汪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