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礼舍江的河谷里,一片绿油油的荷包豆格外引人注目,二三十个工人穿梭在豆林里,忙着摘豆、分拣、装袋,一袋袋新鲜的豆子正等着装车运往大理机场,再通过空运发往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我今年共在礼舍江河谷种植荷包豆和白玉豆288亩,其中:荷包豆208亩,白玉豆80亩,由于是反季节上市,当前市场价格较好,像这种带豆荚的都能卖15元每公斤,亩产2吨左右,预计毛收入860万左右。”南华县先锋合作社负责人彭正周说。
据了解,南华群众一直有种植荷包豆的习惯,但在以前,都是连同大春一起种在菜地边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规模种植。2022年,县委、县政府在复盘总结南华近几年来的农业生产实情,把独具特色优势、但没有引起重视的荷包豆作为助农增收新支点,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市场前景和种植技术都趋于稳定,但是像先锋合作社这样反季节上市还属于探索阶段。
南华县礼舍江属红河上游,是典型的低热河谷气候,充足的光热资源为这一带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天然的冬早蔬菜“大棚”。近年来,南华县将礼舍江流域生态修复开发列为重点,用好热资源,在保障大春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长短结合、粮经互补的形式,发展荷包豆、紫甘蓝、七彩番茄等反季蔬菜种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我从2019年就开始种植荷包豆,以前主要在县内的其他乡镇种植,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步将重点放到老家的河谷里,一方面是看中这里独特的气候,另一方面想着能回到家乡带领村邻一起致富,让村里人在农忙之余增加一份收入。”彭正周说。
“我家就在上面的大岔河村,像我这个年纪还带残疾的,其他地方都不要,自从小彭回来种豆子之后,我就到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块,而且工资月结,让我感觉自己还有用,不是子女的负担。”62岁的曹仙感激地说。
“我们基地从下种到日常管理和摘豆子整个种植过程都需要用工,目前基地固定按月发工资的有28人,等豆子大量采摘的时候用得更多,一想到能带着乡邻一起挣钱,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明年我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彭正周说。
在荷包豆地里负责管理的附近村民吕文红就对荷包豆种植的前景非常看好,表示明年自己也要大干一场,不仅自己要种,还要回村带着村民一起种。
据统计,2024年南华县荷包豆种植面积达2800亩,较2021年翻了7倍,种植农户从100余户增至1700余户,产值从2022年的12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豆农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小小的荷包豆已然成功开辟出了南华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赛道”。
作者:吕玉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