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江苏宜兴:变废为宝靠技术 生态创收有前景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原红莹
  • 作者:窦悦恒
  • 2024-12-13 18:55:24

12月初,在江苏宜兴丁蜀镇,记者走进太湖边上的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辆辆装满稻秸秆的运输车频繁进入厂区,用秸秆、蓝藻、水葫芦等有机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堆成一座座“小山”。附近,连片的有机菜园、兰花温室栉比相邻,绿意盎然。这是环太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

当年,太湖曾饱受蓝藻暴发、水体发臭的困扰。如今,太湖边闻不到蓝藻异味了。这得益于江苏近年来大力开展太湖治理,从水到岸,全面筑起太湖生态安全屏障。

2016年,在陶瓷产业中颇有成就的神力公司董事长王力萌发了要参太湖治理的念头。说干就干,王力决定通过科技创新,能够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宜兴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万余亩,秸秆可收集量达28万吨。

秸秆协同粪(藻)发酵罐处置基料化利用是关键技术之一。这一技术从“技术研究、装备开发、产品创制、应用示范”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能够将农作物秸秆与太湖蓝藻进行协同处理,研发了相配套的设备和专用发酵微生物,再利用无害化高温发酵系统生产农用基料和肥料化。

在此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废弃物,研发专门的工艺路线和配方,生产出优质的改良土壤用有机肥、控草有机肥、防控土传病害有机肥、育苗基质、栽培基质、园艺基质等多样化产品。基于这一技术,目前,该公司建成年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3万多吨规模,今年共处理蓝藻、秸秆、芦苇、水葫芦等有机废弃物3.8万吨,制成各种育苗基质、营养土1.5万多吨,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万元。

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该公司摸索出一套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行业专家和部门认可。

该公司去年生产高档兰花1万多盆,优质梨10多吨,无花果10多吨,绿色高档蔬菜20多吨,各种花木1000多棵,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5000多亩高品质果蔬生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应用农业废弃物制成的营养土进行草莓、梨、水稻生态有机种植。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太湖治理的“世界级生态湖区”目标定位和“全国湖泊治理标杆”工作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之后会在环太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探索之路上 ,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窦悦恒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