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四川成都:整合社科资源,打造智库高地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李传君 张明
  • 2024-12-13 18:55:24

12月4日、12月10日,成都市社科联(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解读暨学术沙龙召开。社科论坛系列学术沙龙由《社科论坛》期刊主办,旨在结合中央、省市政府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成都市“十四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围绕建设“研究成都、服务决策、传播思想”的理论高地和智库高地目标,进一步整合全市高校院所社科研究优势资源,为我市研究中心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社科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增强55个研究中心之间的连接纽带,发挥好新型智库参谋决策作用。

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各社科研究基地代表以及成都市社科联(院)科研人员代表参会。会议由成都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熊平主持,成都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党组成员、院长万琳参会并致辞。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罗莉: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看数字赋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数字化, 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这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我国就进入了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所谓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指物理世界纪录到数字世界的阶段,更指的是从教学空间迁移到数字世界的阶段,并逐步演化到通过数字世界的特性,包括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共同变革和重构教与学的过程,进而形成教育新生态。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大量应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有1300多门课程。新技术可让课堂转为“实景”,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成都战役”虚拟仿真实验课,融合“虚拟-仿真-体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交互操作、角色扮演中,自主完成任务。

职业院校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呢?在坚持教育本位的原则下,注重实现技术和教育的全面双向融合和迭代创新,在坚持探索创新的努力中,担当起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教育使命。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雪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解读之金融科技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改革。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牵引作用。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移动支付和数字信贷等领域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显著亮点。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到2027年,国内金融科技市场的增速将达到12%,市场规模将突破5800亿元。

金融科技在成都的发展地位至关重要。成都市自2020年7月加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并推动形成具有国内领先特色的金融先行区。根据《成都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成都计划到“十四五”末期,培育5至10家国内一流的金融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并打造一系列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应用示范场景,进一步巩固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展望未来趋势,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一阶段。商业模式或被重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提高科技硬实力是三大发力方向。

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成都市社科联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小莉: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

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需加强党政部门通力协作和政府各工作部门的通力协作,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部门间的密切配合与协同。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来看,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主要需要在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方面加强制度机制设计,以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宣传教育方面,依托各种宣传教育媒体、载体、平台,全面化、常态化及分众化、精准化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确保信息覆盖广泛、深入人心。通过建立示范区、示范单位及模范集体、模范个人评选机制,并对获评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给予政策性、精神性甚至物质性奖励。

四川旅游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四川旅游学院生态法治研究院院长郝廷婷: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为更好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遵循。

在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实践中,城市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路径是:秉持专业化,持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立足恢复性,以法治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协同性,推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强化预防性,大力宣传裁判规则导向。

12月4日和10日的两次社科论坛学术沙龙,为成都市55个社科研究中心开启了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素质社科人才的展示平台,该平台今后将更加积极地发挥连接我市社科研究中心的纽带作用,在各社科研究中心继续举办活动,展现各中心的风采,更有力地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培育人才,更全面地提升研究中心的发展活力、影响传播力和成果转化力。

作者:张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