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内蒙古商都县:全链条马铃薯产业迈向新高度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李昊
  • 2024-12-18 15:02:26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立足资源禀赋,借势京蒙协作,积极引进北京市优质企业和先进管理技术理念,坚持在育种、种植、加工、市场、服务五端发力,打造了脱毒繁育、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储藏、社会化销售“五位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新发展格局,创造了超过全县36%的就业岗位,年带动12412人次农民增收致富。

育种端,实现种薯育繁推一体化。依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创建集育种、检验、扩繁为一体的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希森77号”马铃薯种薯新品种。建成组培中心、高标准原原种温网室大棚和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起完整的三级繁育体系,年繁脱毒苗2400万株、原原种6000万粒、脱毒种薯15万吨,可满足全国马铃薯种植近五分之一的良种用种需求。不仅如此,自2022年起,8.6万多粒优选马铃薯种子搭乘神舟飞船开启“太空旅程”,其中1.5万粒在商都县进行种植筛选评价,为育种工作按下“快进键”。

种植方面,实现鲜薯种植基地化。2024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5万亩,其中商品薯面积9.5万亩、加工薯面积8万亩、种薯面积3万亩。围绕“三田两区四支撑”,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深度融合,建设15万亩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田,涉及10个乡镇、132个行政村、421个经营主体。通过大棚租赁、土地流转等方式,形成基地共建、“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订单+销售牵引”的种植模式,年带动5.7万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推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加工端,实现鲜薯加工规模化。不断提升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水平,成功引进蓝天福景堂20万吨马铃薯淀粉项目,新建希森日产10万个马铃薯生浆馒头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加工转化率可提升到80%,年加工马铃薯可达200万吨。依托希森、蓝威斯顿薯业、健坤食品、德义粉丝等加工企业,形成了年产5万吨法式薯条、2万吨马铃薯全粉、20万吨精淀粉、1.2万吨营养醋、0.4万吨粉丝、0.2万吨即食薯条、3900万个馒头的强大生产能力。

市场端,实现仓储营销现代化。全县累计建成20-60吨储窖83座、60-100吨储窖316座、100吨以上储窖7座、5万吨通风储库4座,加上农户小型储窖,总仓储能力达45万吨。同时,培育10家马铃薯营销协会,成立电商直播基地,搭建起线上线下相配合的多元销售渠道,年可外销鲜薯15万吨、马铃薯制品6.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服务端,实现农企连接数字化。通过与交通银行内蒙古分行多次磋商,今年8月交通银行和福景堂公司共同搭建科技金融助推农业产业链升级综合服务平台,形成马铃薯“产供储销”一体化的线上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已完成马铃薯交易1.1万笔、58万吨、3.8亿元。并且依托线上平台,推出“交行20-2-0土豆贷”,为种植户提供单笔最高20万元,免担保、免抵押,零见面纯线上贷款,很好地解决了种植户的资金难题。

凭借在马铃薯产业的卓越成就,商都县先后获评中国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典型县、自治区级制种(马铃薯)大县、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县等荣誉。

一是依托龙头带动,打造产业基地。成功借鉴希森公司北京延庆基地建设运营经验,立足商都县“中国薯都”核心种植区的优势,希森公司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马铃薯组培中心和7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形成年繁育脱毒苗1.5亿株、原原种4亿粒、脱毒种薯15万吨的能力,构建起完整的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助力商都县建设马铃薯制种大县。

二是依托模式带动,大力扶农兴农。按照“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模式,通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与希森公司合作,整合京蒙协作资金和衔接资金8360万元,建成705座温网式大棚,希森公司整体承租,合作社经营管理,合作社分包农户种植原原种。希森公司统一规划、供种、培训、种植、管理、收购,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民由习惯于传统种植方式的“土把式”,转变为科学经营的“田秀才”。

三是依托项目带动,夯实产业基础。投入京蒙协作资金1944万元,在马铃薯种植集中连片区域建设了5个恒温库,打造集马铃薯和冷凉蔬菜种植、仓储、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特色农业项目,有力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带动了周边2132农户种植马铃薯和冷凉蔬菜。

四是依托协作带动,拓展产销渠道。引进北京农投康安利丰,建设马铃薯仓储鲜切加工中心项目,形成完善配套的机械化马铃薯、蔬菜鲜切生产线,马铃薯经过洗净、鲜切、包装后直达北京各大饭店的餐桌,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借力京蒙消费协作平台,深化农畜产品流通领域合作,马铃薯产品通过消费帮扶双创中心、832平台、结对区采购等多种形式进入北京市场。目前已累计实现进京销售马铃薯产品4.7亿元,满足首都市民“菜篮子”品质化消费需求。

展望未来,商都县将继续在马铃薯产业精耕细作。一方面,用足用好自治区制种大县优惠政策,推动希森种薯企业与马铃薯研发机构共建研究院,联合研发区域性马铃薯良种,提升种薯培育质量。同时,紧紧抓住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推动“科技特派团”马铃薯产业指导服务组加快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马铃薯专项支持政策,继续加大对高淀粉薯、加工专用薯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推动马铃薯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此外,还将围绕马铃薯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专班招商,积极招引变性淀粉、膳食纤维、膨化食品、主食产品、有机饲料等方面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提升马铃薯加工转化率,延长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