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牛滴很,7000多亩的林和草都归那人家管嘛,一天把我们‘撵’得,时时不停地巡护着呢。”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顺化镇列四坝村二组的生态护林员赵思科说。
“责任大得很嘛!换成你,可能比我撵得还紧。何况你们巡林,身体锻炼了,国家还给你们发工资着呢。”赵桂元是列四坝村的主任,也是村级林长。他说,列四坝村共有14名护林员,管理着7655亩的林地、草地和非林地上的林木。护林员每人每天都要行走8-10里路,巡查火灾隐患、野生动植物安全、非法采伐林木和损害林草地等行为。
“赵思科今年58岁,一家3口,8亩耕地,儿子在周边打工。3年前老伴瘫痪在床,村里给办了低保。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2023年把他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发放劳务报酬8000元。”张掖市林业工作站管理站站长雷东泽向我们介绍。
我们问赵思科:“林长制是啥?你们的林长是谁?”
“嘿嘿,林长制就是把所有林地、草地、树木都交给林长管,权力大责任也大,出了问题就找他林长……我们村的林长就是赵主任。再往上,就是书记、县长、市委书记……”赵思科如红高粱般黑红的脸上略带腼腆。
说到工资,赵思科很是满足:“好得很了,这8000块钱家里搅缠和老婆子的药钱就够了。地里收入的和娃子打工挣的存上两年就能给娶媳妇了。”
“推行林长制后,山有人管了、林有人造了、树有人护了、责有人担了。”作为最低一级的林长,赵桂元的感受很直接,最上面有书记、省长整体谋划,最下面有我们和护林员责任到人,从大处说,国家生态好了,从小处说,群众得了实惠。
而对于张掖市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葛军元来说,推行林长制最大的好处在于压紧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的监管责任。
“各级林长肩负着辖区内林地和非林地上所有林草资源监管职责。2020年《森林法》修订后,用于保障耕地、道路、河堤安全的非林地林木资源交由非林业部门管理,这部分林木资源类型复杂,监管行业多,但配套承接制度尚不健全、责任还不明确。加之2019年、2024年两轮机构改革后,森林公安转隶至公安机关,市、县林政稽查大队撤销。在新形势下,如何管好林草资源成为考验各级林长的一大难题。”张掖市林长制办公室、市林草局资源科科长宋建明向我们介绍了林政执法和林木资源管理权限的历史变迁。
临泽县板桥镇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黑河穿境而过,境内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制种玉米收入持续增长。相反的,由于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下降,林木收益持续走低。加之林木胁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部农作物的产量和收益。利益驱动下,总有那么一部分法律意识淡薄、大局意识缺失的老百姓,会想尽各种办法毁坏农作物周边的林木,比如剥树皮、烧树干、不浇水、打除草剂等。说到之前的林木监管工作,临泽县板桥镇镇长张钊毓一脸沉重和无奈。
非林地上的林草资源监管没了抓手怎么办?难道我们的农田林网就不管不护了吗?
“要想系统、全面、彻底地做好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林长制就是抓手!”张掖市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顾华在党组会上斩钉截铁地强调。
2024年8月,《张掖市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出台,成为甘肃省第一部地方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市级双总林长向六县区总林长亲笔签发《重点工作交办函》,重点解决涉及林草生态保护和发展方面的五大类12个重点难点问题。
很快,在张掖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共同发力,统筹自然资源、林草、公安等部门和属地乡镇综合执法力量,对全市涉林涉草违法问题图斑开展立案调查和会商研判。一批涉林涉草违法案件得到查处,相关责任人员受到追责问责,打击各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在张掖形成。
“我们已阻止各类有毁林毁草倾向的行为10余起,查处毁林毁草违法行为3起。”张钊毓的语气里满是舒爽和愉悦。临泽县板桥镇32名镇、村两级林长,在林草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办理林草行政案件查处工作,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保护了林草生态资源。
走在通往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的村道上,看着大片的高标准农田,高台县林业站的邢志军跟我们讲起了张掖农田林网的建设史。
张掖市农田林网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已进入成过熟期。近年来,全市大面积实施节水灌溉(渠系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治理等项目和发展制种产业,原有的林带灌溉设施缺失,林网缺株断带问题十分严重。同时,2019年修订后的《森林法》又将大部分农田林网的采伐更新管理权限移交到了非林业部门,由于这些部门缺乏管护林木的专业知识,加之配套的管理法规尚未建立,管理主体还不明确,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不统一、采伐更新不及时、处罚依据不充分、日常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凸显,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公路旁的护路林、河堤旁的护堤护岸林、高标准农田周围的农田防护林、乡镇集镇等等没有划入林地的林木都不归林草部门管辖。“非林业部门的人虽然敬业,但他们不专业。”甘州区林草局资源管理股的许学强一脸沉重。“我们眼睁睁看着路边的行道树被人剪成‘光头强’‘板寸’,明明是护堤护岸和农田防护林,却因为渠道是防渗漏衬砌渠,农田里全是只能浇灌20多厘米深的滴灌带,树木根本喝不上水。‘水从林边过,林木无水用’而干枯死亡的情况在当时很普遍。我们都很无能为力。”他说道。
2022年以来,针对以上情况,市级总林长5次签发总林长令,多次召开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征求多方意见,2023年9月全省首部《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条例》出台,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的制度办法逐步完善,农田林网管理责任从此明确。
“交通、水务、电力等非林业部门要挖或者修剪树木都要向县区林长办备案。发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实施土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等项目,都要征求林草部门的意见。无论谁,每伐一棵树都要经过审批。”高台县合黎镇五四村村委会主任、村级林长张建明对政策清楚明白。
“在我巡护的地界,他要是没手续,不管他是谁,我就不让他伐,这是我的职责。”赵思科梗着脖子,有点豪横的样子惹得大家一起笑起来。
三年来,张掖市累计争取到位生态建设项目资金14.16亿元,绿化造林97万亩,退化草原治理704万亩,义务植树1050万株,林草资源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共补植补栽农田防护林65.1万株。张掖市林草局造林科科长李维煌说到这些数字时语气里满是激动和自豪。
“从今年10份开始,我们已经着手编制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专项规划,计划用6年时间,构建配置科学、结构合理、带片网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新建和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10万亩,确保全市农田防护林林网化达到90%以上。到那时候,我们的农田防护林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林草资源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张掖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将更加凸显。”展望未来,葛军元充满信心。
在林长制牵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张掖美丽家园正在彰显,一条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绿色质量、厚植绿色优势的张掖实践之路正在走出。
作者:李景潮 宋建明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