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亮相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广适性品种试验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杨久栋
  • 2024-12-19 10:30:19

近日,2023-2024年度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广适性品种试验结果发布,对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广适性品种试验的316个参试品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鉴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团队育成的高抗赤霉病新品系“中科163”和“中科163A”表现突出。

作为黄淮麦区首次育成的两种高抗赤霉病新品系,“中科163”和“中科163A”赤霉病自然发病和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其籽粒中真菌毒素含量远低于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大幅降低了食品加工中的毒素风险,为消费者健康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在316个参试品种中,抗赤霉病品种2个,中抗赤霉病品种19个,中感赤霉病品种22个,高感赤霉病品种273个。此次发布的21个中抗及以上赤霉病品种中,11个来自韩方普实验室。

韩方普团队长期开展了小麦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攻关,建立了染色体区块精准跟踪检测技术和外源种质高效规模化转移技术,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具有优异赤霉病抗性的染色体片段成功导入主栽小麦品种,实现全世界首次用染色体工程方法育成抗赤霉病的新品系。通过多年多点的抗病鉴定和连续多代的回交转育,团队创制了兼具赤霉病抗性和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新品系——“中科”系列。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显著拓宽了小麦遗传基础,提升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效率,为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创制与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推动了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成果也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和“种子精准设计育种”先导专项等重大任务长期支持的体现,全面贯彻了“可跟踪、可考核、用得上、有重大影响”的目标要求。

目前,韩方普团队以染色体工程技术创新为核心,建设高效育种团队,培养高层次育种人才,致力于培育无须专门防治赤霉病的新型小麦品种,力争攻克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资源短缺这一“卡脖子”难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久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