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朗乡烟田里套种的生姜喜获丰收。一株株生姜植株挺拔,叶片在冬日阳光下仍透着几分绿意。村民顾永红早早地就来到了田间,只见他熟练地挥动着锄头,小心翼翼地将生姜从土里挖出,刚出土的生姜个头饱满、色泽鲜亮。
“瞅瞅这满地的生姜,个顶个地饱满,像黄金似的,从播种那天起,就盼着这天咧,还能卖个好价钱,咱这小日子可算有了指望。”顾永红憨厚地笑着,粗糙的大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难掩兴奋地说道。
顾永红脸上洋溢着生姜丰收的喜悦。管旭辉 摄
顾永红今年37岁,自结婚之后,家庭沉甸甸的重担便压在了他的肩头,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便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一人背井离乡,踏上外出打工的艰辛旅程,一晃10几年过去了,由于全家只靠他一人挣钱,上有老需赡养、下有小要抚育,有限的收入在各项开支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家庭经济状况始终处于较为紧张状态,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近年来,镇雄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足本地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积极谋划布局,大力探索“烤烟+N”多元化产业组合模式创新发展路径,始终秉持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烟粮融合一体发展理念,在花朗乡推广“烤烟+生姜”套种模式,引导村民踊跃参与。同时,借助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村民拓展种植品类,萝卜、油菜、苦菜、小麦、旱稻等作物纷纷落地生根。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烟农钱包鼓鼓的根本目的,还保障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成功构建起双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2023年,顾永红回家过年期间,偶然知晓了“烤烟+生姜”种植模式,当下就向村里流转了10亩土地,开启特色种植之路。在创业初期,花朗烟站烟技员给予他全方位的悉心指导,他边学边做、虚心请教,逐渐领悟并熟练掌握了“烤烟+生姜”种植的要领和技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家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顺利斩获了创业首桶金。
尝到甜头的顾永红,今年又流转了30亩地。“生姜现在行情不错,一亩地能产1000斤左右,还不用担心销路,种出来合作社就以4元一斤收走,30亩地就能赚10万元左右,加上烤烟的收入,这可比打工强多了。”提及一年的收成,他的脸上瞬间洋溢起灿烂的笑容,一边掰着手指,一边兴致勃勃地算起自己的“经济账”。
“以前,家庭经济来源仅靠我老公一人在外务工,我在老家专职带孩子,现在好了,地就在家门口,孩子上学期间,我就能去帮忙干活。平日里,孩子爷爷奶奶也能搭把手,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不少雇工成本,家庭收入也增加了,一家人还能团聚,不再分居两地。”顾永红妻子由衷感叹道。
据悉,“烤烟+生姜”套种模式极具优势,在烤烟生长初期阶段,生姜能够凭借其生长特性巧妙地于烤烟株行间的空隙中扎根,开启自身生长进程,与烤烟和谐共生,互不干扰。待烤烟收获后,土地中依然留存着足够的养分,同时光照条件也依然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生姜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剩余的土地养分光照,继续茁壮生长,二者生长周期互补,形成一种高效土地利用模式,有效防止土地资源闲置与浪费,大大提高土地产值效益。
花朗烟叶工作站站长沈力详细介绍道:“近年来,烟叶工作站与村委会、合作社携手,一方面,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导烟农轮作生产,为广大老百姓开辟出更为宽广的增收致富路径;另一方面,多次精心组织农业种植、生产技术管理等相关培训活动,有效提高烟农生产水平。此外,通过与合作社构建深度合作关系,为农产品打通稳定销售渠道,全面且彻底地化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筑牢根基。”
下一步,镇雄县局(分公司)将继续立足本地独特地域特质,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集群产业,全力推动“烤烟+N”深度融合,千方百计为当地烟农打通多元增收致富渠道。
作者:付纾琦 管旭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