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源流】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从生态起步,又不止于生态。在推进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了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
【美村简介】
“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千年前,范仲淹来到桐庐,有感于风物之美,《萧洒桐庐郡十绝》一挥而就,勾勒出这座小城的超然逸趣;千年后,“潇洒桐庐”已积淀为代表一城文旅的独特标识,生长出蕴藉古今的卓然风姿。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因水得名。千余年前,深澳先人用智慧建造了四通八达的地下水系网,满足了世代村民吃水用水的需求,被称为“江南坎儿井”。
千年之后,木龙香坊制香师王宁与表哥涑南选择扎根这里,所看重的就是这流动的活水。“水是香药和合的媒介,上好的水质恰好满足了制香需要。”王宁说。在深澳,有70余名像他一样的非遗匠人、手工艺人生活于此。盘错交织的小巷中,处处藏着人文惊喜。
赓续,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省份,浙江已实施12批次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其资金主要用于修缮保护古建筑,在“修旧如旧”基础上,延续古村落原始生命力。
富春江晨雾。
秋色桐庐。
桐江夜景。
秋日桐庐。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
“江南坎儿井”。
木龙香坊制香师。
深澳村手工艺人。
深澳村高空狮子。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杨钰莹
图片:桐庐县委宣传部 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