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北京市“百千工程”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密云区溪翁庄镇举办。本次推介会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协办,北京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单位承办,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农业农村领域专家以及相关行业代表踊跃参与。
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责任人介绍,“百千工程”实施一年来,仅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就成交招商项目42宗,引进新主体150余个,带动市场主体投入超过10亿元,实现了企业与乡村的合作共赢。本次推介会进一步释放了北京市农业农村领域抓招商、促消费、拼经济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建立了市场与乡村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搭建了企业与村庄合作的平台,各级政府将携手市场主体共同擘画“共创百千、共绘新景”的美好蓝图。
精心推出79个优质项目,业态丰富多元
本次推介会精心策划了79个优质项目,展示了北京市农业农村领域丰富的投资机遇和独特的发展潜力。
据悉,79个推介项目涵盖都市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多领域,分布于北京市各郊区,充分依托当地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进行布局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比较完备,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期。
——有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转变的。大兴区庞各庄镇的“梨想田园”项目,周边具有华北面积最大、全国罕见的万亩古梨树群,希望引入具备骑行旅游开发经验的团队,建设梨想田园骑行主题乐园,形成融餐饮、旅拍、市集、萌宠乐园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兴区榆垡镇求贤村中电农创项目,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希望引入冷链物流装备、智能农机和农资农服企业,联合打造涵盖智慧管控、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内容的零碳园区。
——有乡村资源盘活利用的。顺义区牛栏山镇前晏子村原红木加工厂开发利用项目,周边有牛栏山工业区、牛栏山酒厂等优质企业园区,拟引入企业整体改造运营,延展“牛栏山”文化IP,建设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精酿酒品加工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怀柔区雁栖镇范各庄村燕城古镇文化街区项目距离雁栖湖景区仅3公里,现已建成燕城文化街3000余米,希望引入专业团队,开发、建设、运营燕城古镇文化街区,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有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石峡关驿站项目,处于长城文化风景带的关键节点,已配齐各类基础设施,希望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运营石峡关驿站院落,逐步形成规范管理和标准化服务。
此外,其他项目也各具特色,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有需求的市场主体可以在北京市“百千工程”项目招商引资服务平台(https://bqgc.bjraee.com/bqgc/)上免费查询详细资料和对接人信息。
市场主体积极响应,投资前景广、效益高
众多参会企业对北京市“百千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给予高度关注,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首旅酒店和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人代表在推介会现场进行了路演。
本次推介会上,5家企业现场与项目合作方签订了项目协议,其中:北京昌辛恒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昌平区兴寿镇进行签约,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北京聚富牛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房山区窦店镇进行签约,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产业园;北京云岫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密云区新城子镇签订协议,计划依托遥桥峪古堡和景区,打造包含研学、餐饮、民宿等内容的农商文旅综合体;北京华崛乡旅科技有限公司与密云区溪翁庄镇签订协议,计划打造包含露营、村咖、亲子等内容的休闲农场;北京舒马商贸有限公司与房山区窦店镇签订协议,计划投资建设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综合体项目。
这些签约项目的实施,将为北京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强大活力,有力推动首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统筹出台多项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组合拳
为了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本次推介会统筹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资金投入方面,市级部门为每个“百千工程”示范片区量身定制专项政策,乡村建设领域支持额度不低于5000万元,乡村产业领域对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新主体项目,按照总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最高可支持5000万元。
——规划土地方面,明确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政策,对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各类项目用地需求,做到“绿色通道”、“应保尽保”。
——金融支持方面,每年提供6000万额度的涉农贷款贴息可支持各类新主体,单个企业贴息最高可达100万元/年。提供乡村旅游贷、农业主体贷、特色普惠贷、平台合作贷等多款政策性担保产品。
——人才支持方面,搭建创业展示平台,每年举办北京市农村创业大赛,对获奖创业项目给予最高15万元奖励,为每个“百千工程”示范村配备一名专业金融顾问,围绕“融资、融智、融商”提供支撑。
同时,北京市、区相关部门在推介会上共同承诺,将为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保障。建立“一对一”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从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运营,全程提供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矛盾协调等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热、通信等条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深化“一业一证”和“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打造“北京服务”的营商软环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