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中国技术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暨第四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举行。大赛以参赛企业的注册时间是否超过两年为基准分为初创组与成长组,吸引了31个省(区、市)的510个项目报名参赛。在线上初赛与路演半决赛的层层筛选与专业评审下,共有38个项目进入总决赛,这38个项目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一等奖项目2个、二等奖项目4个、三等奖项目6个。
技术创新 匹配产业发展
“我们这个产品主要解决果园领域机械化的问题。它可以搭载智能打药、全园除草、采收等主要农事环节的先进机具模块,通过无人作业系统在立体果园里自主进行15项机械作业,代替大部分人工来完成果园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在初创组总决赛的路演现场,青岛沃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技术总监汪建超,展示了企业参赛项目“新能源果园全功能机器人”在无人驾驶、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创新,引起了观众与评委的极大兴趣。
本次总决赛采用“7分钟路演+5分钟评委问答”的模式,评委由来自全国的创投机构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组成,每个项目将接受5名评委的现场评分,取平均分为参赛项目最终得分。
值得注意的是,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成了评委关注的重点。“首先技术要够硬,不能只是一些依靠以前的模式,或者大量市场资源支撑的项目,还是要有比较能代表我们最新农业成果的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要确实能够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要,因为农业创新最终要面对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和技术创新要匹配。” 初创组评委、华盛资本执行总裁李振伟告诉记者。
最终,“新能源果园全功能机器人”从初创组2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我们从半决赛第六名,到总决赛第一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对团队这两年工作的一个一种很大的肯定。通过比赛我们也看到同行业的人以及评委对我们的认可,就更加增强了我们未来研究并推广产品的信心。” 汪建超说。
此外,温州东玉思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组学技术去理解和改造高价值的微生物菌株资源,开发生物源种衣剂,致力于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四川天能璟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玉米智能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实现了雄性不育植株的高效扩繁和杂交种子的高纯度生产,降低了去雄成本,提升了杂交种纯度与产量,推动制种产业向集约化、机械化和高效化转型,分别获得初创组二等奖与三等奖。
精准定位 把握市场需求
“我们是一家数字农业服务企业,主要服务于订单农业标准化种植管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精细到生长环节每一天的技术指导和AI病虫害远程诊疗,解决了农民‘种什么’‘怎么种’以及如何衔接大市场的问题。”河南来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敏在比赛中第三个出场,凭借“农作物标准化种植管理生长模型”拿下了成长组的三等奖。
成长组评委、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路亚洲表示,评委会从三个维度——“三场景”——来评估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成长性。“第一是技术创新场景,即技术的创新的方向一定要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第二是产业应用场景,要判断它在未来在产业端的有多大的应用场景,只有产业空间大的项目,才有可能真正孵化出一个具有成长性的商业主体,实现自己的最小商业闭环;第三是商业运营场景,核心是看团队,未来项目要可持续发展,仅有技术创新和采用产品还不够,还需要一个非常具有市场化能力的运营团队,包括创新的团队,管理和运营的团队以及对市场开拓的团队。”路亚洲说。
在成长组的18个项目中拔得头筹的是合肥加福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茄果类全自动嫁接机器人”。针对蔬菜种苗嫁接作业无机可用、长期依赖人工的问题,该机器人应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技术,实现了嫁接过程中取苗、上苗、切割、包扎、码盘等作业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嫁接效率≥1200株/小时,是人工嫁接的3~4倍,比人工嫁接节本增效70%以上。
“如今合适的嫁接工人越来越难找,但农业有季节性,我们需要研发一种全自动装备,尽可能解决季节到来时的用工焦虑,现在大多数人习惯人工嫁接,用机器嫁接有一个观望的过程。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一路从初选走到第一名,这种比赛能够给我们背书,更有利于我们向市场推广。”公司负责人林茂先表示。
“这次比赛有好项目,但也有项目距离成长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路亚洲认为,产品和技术路线不清晰是这些项目最大的问题。“很多项目是先有创新的想法,但出现了对市场的需求把握不精准的问题,导致产品形态或者技术路线难以符合最终市场端的要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实际上最后经不起市场的检验。也许能实现从‘0到1’,但很难去跨越从‘1到10’、从‘10到100’的成长陷阱。”路亚洲说。
集聚资源 赛场也是平台
总决赛期间,初创组项目“沃土微帮”与成长组项目“茄果类全自动嫁接机器人”分别与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杨凌农科集团签订协议,入驻杨凌示范区。同期还举行了杨凌创新创业讲坛,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强表示,入驻杨凌示范区的项目将在研发推广、企业发展、平台建设、融资上市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与资源支撑。
据了解,杨凌示范区目前已建成孵化基地5个,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以众创田园为主的创业苗圃,以创业大厦、农创成果汇、文创荟为主的核心孵化基地,以火炬创业园为主的孵化加速器,形成了以孵化器为核心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入孵企业提供差异化、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服务。此外,杨凌示范区先后出台30余项包括免费办公、奖补资金、保障性住房、贴息贷款等的企业创新创业政策,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常态化开设政策解读、企业培训、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特色孵化培育活动,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
本赛事已连续举办4届,累计参赛项目超过2000个,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与机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妮表示:“大赛成功构筑起农业企业汇聚创新创业资源的优质平台,有力激发了科技人员、大学生和职业农民等各类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金服城’高效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下一步,大赛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度挖掘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广泛征集国际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提升示范区农业科技策源力、示范推广辐射力、对外开放影响力、区校融合协同力,在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上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黄中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