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会议活动 详情

国家水稻育种创新联盟实体化运作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胡立刚
  • 2024-12-25 15:45:59

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实体化运作五周年之际,由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有限公司承办的周年庆大会上,各个环节悉数表现了“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回望与展望,让与会者感同身受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同凡响的同时,触动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水稻育种行业内人士的思考。

国家水稻育种创新联盟实体化运作五周年年会现场。

“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指的是韩斌、李家洋、胡培松等6个院士专家团队和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联盟,该联盟的实体化运作,指的是自2019年成立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有限公司,开展水稻育繁推市场化运营。作为育种行业产学研融合模式创新的代表,过去五年,“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实体化运营深受各方关注,而很大一部分关注,落到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有限公司的发展速度及质量上。

记者在年会期间了解到,“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至今,中国农作物“标杆联盟”的旗帜在广袤大地上四处飘扬,安徽荃银高科的营收从7亿多增加到40多亿元,成立5周年的上海中科荃银,营收突破了5000万元,净利润达到了500万元。以新品种培育、推广及服务为主的营收的快速增加,是联盟实体化运作的一个方面,另一面是,除了“6+1”创新模式被中国农作物育种头部企业模仿学习,安徽荃银高科明确提出了进入全球种业公司第一阵列的发展目标,而上海中科荃银,2024年被评为上海市种业领域唯一的新型研发机构,并在2024年度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获得前三名。

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玉表示,经过五年实践,“6+1”扩展成了“9+1”,通过有实力有追求的“1”串珠成链构建面向未来的设计育种体系,证明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实体化运行的模式符合中国特色种业做强做大的时代特征,该模式的内涵就是七个字——产学研深度融合。

记者全程观察了年会活动环节,从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荃银创新人才奖学金”为14位获奖研究生颁奖,联盟实体化单位系列科研及种业企业签约,联盟启动重大新品种服务全国“百万亩”粮食丰产行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种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到以“新视角看种业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联盟第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无不体现了对产学研融合的热衷与追求。而这样的价值实践模式,也吸引了地方政府的参与及支持,上海湾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联盟的科学家送上“大礼包”——为中科荃银研发团队提供了12套人才公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